【2008-2018】十年十大热点,中国公益慈善觉醒的十年

2018-10-25 CSR

摘要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中国公益事业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破冰解禁,但主要还是“精英慈善”和知识分子小圈子里的公益试验,而2008-2018的十年,是中国公益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的十年。

 

 

 

6月20日,由中国灵山公益促进会主办的“2008-2018中国公益慈善十年十大热点评选”结果出炉。此次评选共收到73名专家投票,3445名公众投票,评出的十大热点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序幕,以2016年《慈善法》出台为终章,回顾了中国公益慈善领域高速发展,而又充满争议的十年。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中国公益事业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破冰解禁,但主要还是“精英慈善”和知识分子小圈子里的公益试验,而2008-2018的十年,是中国公益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的十年。

关于这十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有人将之称为“失去的十年”,也有人认为这是“公益的春天”,而从此次评出的十大热点看来,更多的是展现了一个“觉醒的十年”:与以前相比,如今民众更多地参与进来了,民营企业家也更频繁地介入了。

此次十大热点的评选记录了很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所引发的志愿热潮;以阿拉善SEE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以“冰桶挑战”与“99公益日”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等等……当然,谁也不会漏掉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

从评选结果来看,十大热点多集中在最近十年的前半段,有4个热点主要发端于2008年,而在2012年至2018年间,只有两个热点出现。这一方面与评委团评选风格有关,他们注重某个新闻事件背后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发生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观察;而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2008-2011年是中国公益界的多事之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以社科院研究员杨团为首的专家评委团展现出很强的批判精神,郭美美、陈光标、三聚氰胺事件、玉树地震善款“汇缴”等一度引发了巨大争议的丑闻悉数入围,“负面事件”占十大热点的40%,这在一贯重在弘扬成绩的中国评选中是很少见的。

此次评选结果于6月20日在“2008-2018中国公益十年高峰会暨2018年《慈善蓝皮书》发布会”上发布。该高峰会由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和第一财经联合主办。

2008-2018中国公益慈善十年十大热点

一、民间力量参与南方冰雪与汶川地震救灾,触动社会治理体系重构

2008年

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的地震等大灾激发了中国社会各界空前的慈善捐助热潮,截至当年12月,各界地震捐赠款物达751.97亿元,其中,个人捐款达458亿元,首次超过企业捐赠。

大灾中迸发出巨大民间力量影响深远,使得2008年被称为“中国民间公益元年”。在10年中,中国民间公益在曲折中走上专业化、组织化、协同化的道路,触动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构,促使社会组织被逐步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二、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激发志愿热潮,加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

2008年

5月汶川大地震和8月北京奥运会普及了志愿精神、拓展了社会的志愿服务认知、推动了公民的志愿行动、触动了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这一影响持续发展,终在2017年推动《志愿服务条例》出台与实施,填补了中国志愿服务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标志着中国志愿时代的来临。

三、三聚氰胺事件引爆奶粉安全危机,暴露行业协会生存与发展困境

2008年

9月,三聚氰胺毒奶丑闻曝光,仅婴儿奶粉,就共检出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含三聚氰胺,其负面影响蔓延至国际,引发了全社会的声讨和反思。除政府渎职、市场失灵外,奶业协会未能正常发挥行业自律与监管作用也是问责重点。

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职能边界不清、治理失范、公信力低下等问题暴露无遗。

四、阿拉善SEE凝聚中国民营企业家参与公共事务

2004年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由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先行者自发组织,尝试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务。

2008年

12月,该会发起成立阿拉善SEE基金会,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NGO成长,二者合称“阿拉善SEE”。

在处理民主和效率、集权和分权、环保组织和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和专业团队、商业和公益等关系方面,其探索过程颇具社会价值。

五、玉树地震善款“汇缴”惹争议,凸显中国公益慈善政社关系困局

2010年

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地震再次掀起全国性慈善捐赠高潮。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文件规范社会捐赠及善款的管理使用,其中《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要求所有渠道募得善款全部须汇缴到民政部,由民政部拨付青海政府统筹使用。

该办法公布引起社会各界激烈质疑和讨论,被认为是2006年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慈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慈善风暴”的延续,将抑制民间公益创新与活力。在社会各界呼吁下,政府最终调整了有关政策。

六、陈光标式慈善引发大讨论

2010年

1月,商人陈光标高调募集4000多万元向西部贫困地区发红包。

2011年

1月,陈光标去台湾发放现金,要求受助者必须面对面接收现金,同时对他本人鞠躬……陈光标的慈善行为被称为“暴力慈善”。

有批评者称陈光标慈善数字造假,靠倒卖拆迁项目赚钱,涉嫌骗捐款、骗头衔、骗项目。

2016年

3月,陈光标涉嫌诈骗被查。

2016年

6月,财新传媒以《陈光标:“首善”还是“首骗”?》为题发表特稿,全面调查了陈光标。

2016年

9月,财新传媒再次以封面报道《再看陈光标》,揭露陈光标自我包装、营销以及谎言渐次剥落的荒诞历程。

七、民间公益力量加速中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

4月,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截至2017年,募款已超3.6亿元,开餐学校达900多所。

免费午餐之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出,政府应把儿童营养干预作为基本职责,并由执政党和国家作出政治承诺。报告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

免费午餐基金作为民间力量率先行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家行动。2011年10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国家试点,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八、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倒逼中国公益慈善行业提升透明度

2011年

6月,郭美美在网上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郭美美事件”爆发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锐减。

2014年

8月,“郭美美事件”调查结果出炉,郭美美其资金来源与红会毫无关系。但政府部门的澄清并未消除网民对红会的负面印象,人们对官办慈善机构的不信任由来已久,直至2018年,人们一提起红会,仍会想起郭美美。

九、冰桶挑战99公益日蚂蚁森林等互联网创新,开启平民慈善新时代

2014年

欧美 “冰桶挑战赛”传至中国,引发一场互联网公益嘉年华,这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公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5年

腾讯基金会发起“9·9公益日”活动,截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都创下互联网募捐的捐赠金额和参与人数纪录。

2016年

蚂蚁金服推出“蚂蚁森林”互联网环保公益活动,不到一年让超2亿中国人碳减排67万吨、种下超800万棵梭梭树……

互联网公益创新展现巨大想象空间,开启平民慈善新时代,重塑慈善行业生态,其间虽暴露出不少问题,但前景仍值得期待。

十、慈善立法获历史性突破,中国慈善格局进入新时代

2016年

3月,《慈善法》公布,并于同年9月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国家层面基础性、综合性慈善法律。

2016年

4月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通过。

2017年

10月《民法总则》实施。

这些法律共同搭起了中国慈善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慈善立法进程的历史性突破。

附评选标准:

1.在方法、工具、技术、政策、知识、理念、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持续的促进作用;

2.呈现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拐点或重大趋势,其中,拐点开启了全新的路径或局面,趋势至少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仍具有发展活力。

3.揭示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积弊或挑战,且这些积弊与挑战至少在未来五至十年仍须重视、直面和加以有效解决。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568

作  者:黎宇琳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