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资本驱动下的”集团式公益”,平安扶贫模式观察

2018-12-30 热点

近年来,特别是自中央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号召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方式涌现出许多新做法、大手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平台式公益:此模式多见于互联网企业,以运作”99公益日”的腾讯为代表,唯品会、水滴筹等亦属此类。此一模式的特点是企业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到公益慈善项目中,而是在互联网上搭建资源交互平台,以求提升公益资源供需对接的效率。

“包县”(包村)扶贫:此模式常见于房地产企业,目前最有名的当属万达的”丹寨包县扶贫”,此外,恒大包下贵州的大方县,星河湾地产在广州狮象村也有多年经营。此一模式的特点是将企业的公益慈善资源重点投放到某一区域,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跳过社会组织直接改造当地社会的面貌。

集团式公益:这一模式是2017年前后才出现的,以阿里巴巴集团、平安集团为代表。相比起平台式公益与定点扶贫的模式,前两者在企业内部都多少呈现出项目化、部门化的运作逻辑;而集团式公益的一大特点是,由集团公司的”一哥”自上而下策动,如同指挥作战一般,动员旗下多家公司群起参与公益,并将公益目标与公司既有的商业项目作深度结合,追求公益与商业的双赢。

下文我们以平安集团为例,分析”集团式公益”的具体运作逻辑,该公司自去年推出百亿扶贫计划以来,在多个贫困地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扶贫效果。

平安”三村工程”海报图

自上而下的全面动员

12月29日,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发布新年致辞。他将2019年视为”扶贫工程的攻坚之年”,并提出与”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呼吸、同发展”的口号。如果说,在去年,不少人对平安介入公益的程度还抱着观望态度,如今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公益”已被确立为平安的集团战略。

平安集团连续两年在新年致辞中以超过60%的篇幅谈论公益慈善。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集团的新年致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灵鸡汤,而是这家公司向全体员工、利益相关方传达来年高层战略的一种仪式。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平安的新年致辞都在谈论商业的转型方向。直至去年,公益、扶贫才成了核心的话题。

在2018年的新年致辞里,马明哲宣布,平安将正式启动总公益投入为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而在2019年的新年致辞中,马明哲公布了”三村建设工程”的成效:

在全国9个省或自治区落地,发放扶贫资金超50亿元,主承销全国单笔金额最大企业扶贫债(30亿元);

援建挂牌或升级村卫生所逾400个,培训村医超5000人;

援建挂牌或升级乡村学校近400所,培训近5000名乡村教师,互联网远程课堂惠及二十余万师生;

号召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公益,成立”平安志愿者协会”,逾10万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各类志愿者活动,其中支教总服务时长达33万小时。

我们观察到,平安集团在推动公益战略时,以马明哲为首,处于整个集团都动员起来的状态:”我们希望170多万平安同仁,凝聚起公司上下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而共同努力。(2018年新年致辞)”。目前,平安旗下各大企业均已开始快速、规模地进入公益慈善领域:

平安产险推出”平安扶贫保”,截至12月末提供贷款规模约1.5亿元;平安人寿联合幕天公益发起”幕天捐书”活动,截至2018年7月末,帮助850多所乡村学校建立超过7600个图书角;此外,平安信托发起慈善信托计划,累计资助10余个教育慈善项目,落地资金超千万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在2018年纳税超1000亿元、同时在H股、A股上市的集团公司在近年做出了如此大幅度的战略转向?这究竟是出于对国家形势的重要研判,还是企业发展至某一阶段的内生需求?我们可以在平安如何投放这100亿的扶贫基金,如何将”公益”的愿景融入其业务布局中的运作中寻找答案。

平安的扶贫业务布局

从业务布局的角度看,平安的产业扶贫分”前、中、后”端三个环节,前端重在给钱给资源,比如以保险撬动扶贫贷款;中端主要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帮扶对象的生产效率,后端旨在拓展电商销售渠道,以期形成产销闭环。

  • 前端:金融先行

平安是一家以保险起家的金融公司,基于”金融+公益”的逻辑的多项业务是其扶贫业绩中最具特色的一环,比如,扶贫保、扶贫债、农业贷款等业务均带有鲜明的平安式扶贫风格。

1、扶贫保

扶贫保是一揽子扶贫项目的统称。简单来说,就是一方面帮助农企融资,一方面帮助农民就业,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农业公司免费向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并按定单回购农产品,增加农户的收入。截止2018年8月,已于贵州、内蒙古、云南等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试点,撬动扶贫贷款1.03亿元。

2、扶贫债

平安频繁参与投资地方政府扶贫债券,将大量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县的异地扶贫搬迁、道路桥梁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脱贫项目。其中包括承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30亿元扶贫企业债,并投资其中15亿元。据悉,这是自2017年国内建立扶贫票据工作机制以来,发行金额最大的扶贫企业债券。

3、低息农企贷款

平安以低息、免息贷款支持核心农业企业的扶贫项目,联合开展产业扶贫。比如,平安支持正大集团(农企)在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的养猪场项目,平安为正大提供3000万元低息贷款,通过雇佣贫困农民在养殖场务工直接助力农民增收,按项目设计,农民习得养猪技术后将通过土地分红、合作社代建养猪场等模式与正大展开养殖合作。此举是希望通过龙头农企为贫困地区带来资金和技术,实现”造血式”扶贫,具体成效尚待时间去验证。

目前,平安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多种金融举措的综合运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累计输出扶贫资金51.5亿元,直接挂钩贫困户逾1.5万人,支持地方政府扶贫债、企业债38.19亿元,已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4省份65个贫困县开展业务。

  • 中端:科技下乡

平安打出”智慧扶贫”旗号,试图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三大科技应用到扶贫项目。

一、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科技技术应用于各地保险扶贫工作中,确保建档立卡农户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建立了”大数据+AI”智能风险预警平台。

二、搭建远程问诊平台,上线”平安好医生村医版”。同时,整合检测一体机、移动检测和名医义诊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健康信息,为每名村民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

三、援建”平安智慧小学”,并搭建 “三村晖”线上智慧教学平台,用远程的方式试图将城市名师资源链接到贫困地区。

4月,”三村晖”APP正式上线,歌手李健在广西百色给学生带来一节音乐课。

  • 后端:产销打通

农产品滞销是中国农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目前电商企业、平台型企业在扶贫是重点攻坚的方向。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高层就明确提出,”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紧跟政府号召的平安集团自然不甘人后,在产销打通的环节上也是祭出了大手笔:

一、借助平安系的电商平台,拓宽扶贫农产品销路。目前,平安在集团层面打通了平安壹钱包、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主、平安银行好员工等平台类互联网电商矩阵持续开展推广活动,试图借助这家公司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农产品扩宽销售渠道。

二、搭建展销平台,举行电商行业论坛,整合更多销售渠道。平安产险曾举行首届扶贫农产品推介会,邀请壹钱包、京东、本来生活、E采平台等内外部电商平台参与,为来自贫困地区的30余家企业的20余类农产品建立展位,搭建扶贫企业与电商之间的桥梁。

三、联合垂直类电商,搭建完善的产品流通渠道。平安产险、平安银行联合”本来生活”等农产品垂直农产品电商,重点选择还未建立自有销售渠道和独立品牌地方特色扶贫农产品,为其建立完整的种植指引、质检、加工、仓储、物流等销售产业链条。

结语

有位学者曾作过一个很精辟的论断:中国公益组织往往是由少数有社会理想、有威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内部文化有很高的道德和理想追求,但往往缺少严格的组织、缺少资本、缺少专业能力……(它们)不是主流工商社会的产物,而主要是知识分子社会理想的产物。

也许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大时代”。大资本的进入将改写原本有着浓郁书生气息的公益慈善行业(如果有这个行业的话),资本、专业能力、严格的组织都将进入这个领域,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商业与非营利组织的边界愈加模糊了,其相关的伦理基础与价值方向也在动态中重构。没有人能预知这辆飞速列车的终点站,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了,唯一的选择是在新世界里建立新文明。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773

作  者: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