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大的社会革新系统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2019-03-17 CSR

应对高难度社会问题的举措各式各样。如何通盘考虑以相近主题为目标的各种社会革新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加速革新?本文介绍了社会革新的四大基本方法,为全面理解革新策略或项目提供新视角。

本文介绍的社会革新策略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从破旧到立新;从对抗到协作。由此延伸出了四种革新模式:实践型革新、强迫型革新、引导型革新、共创型革新。

本文的分析会引发对不同社会革新策略之间如何有效互动的追问。对于社会创变者来说,关注点需要从自己的创意如何取得成功转向如何为整个社会革新体系中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务。

全文约3600字,读完约需7分钟。

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公开承诺致力于环境保护,但各家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有着很大的差别。 

应对环境可持续性这类高难度社会问题的举措各式各样。如何通盘考虑以相近主题为目标的各种社会革新措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相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加速革新?这些问题让我产生了将各种革新努力集合为一个“社会革新系统”的想法。

这一系统包括所有以改变现状、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倡议和项目。通过绘图、数据可视化和其他手段来了解整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形成社会革新的连贯性、发现各类行动之间的空缺、增强协同性、减少重复、冲突和无效的行动。

四大革新策略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著名描述对更广义的革新来说也具有指导意义。社会革新者会很自然地将关注聚焦在革新中富有创意的部分,即“立新”。但无论事关体制、关系、还是行事方法,革新也包括“破旧”。

我从熊彼特的这一观点中得出了区分社会革新策略的一个维度:从“破旧”到“立新”。极端的“破旧”可能被描述为礼崩乐坏,相对温和的“破旧”可能包括摒弃传统社会价值或一家企业的解体。极端的“立新”是全新社会秩序的诞生,相对温和的“立新”可能是建立一家公司或采纳新的社会实践。

第二个维度:从对抗到协作。对抗的极端形式是战争,但也有很多对抗程度更低的做法,比如倡导活动。协作的终极形式是在团队中形成深度的相互尊重和共同承诺,在不同视角的融合中最终实现共同的革新目标。

这两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包含四个象限的矩阵的基础,这一矩阵描述了四种革新策略,每个象限都以各自反映的革新模式命名。

社会革新的四大基本方法

我们如何把一组立意虽好,但不具备整体性的革新项目整合成一个强大的社会革新系统?这个矩阵可以用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为全面理解革新策略或项目提供新视角。

我们先来概括分析每个象限的特征:

实践革新:创业者

左上象限代表着创业者打破主流逻辑和运作方式、创造新方法,往往以社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形式呈现。创业者可以是个人,但为了获得社会影响,往往更多是一个组织或运动。社会创新实验室、阿育王伙伴项目和影响力工场都是培育这类活动的专业机构。

尽管“破旧”是创业者推行创新的典型结果,但往往并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更愿意在“立新”上下功夫。这些革新者通常会遇到不少来自守成派的质疑和反对。由此引发的规模化问题或者仅仅是所创造成果的能量不足,都可能导致创业者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革新。

强迫革新:勇士

作为勇士的社会活动家是左下象限的原型,他们是大范围革新的推动者,试图通过施压和倡导去影响他人。他们必须愿意冒险承受由此可能产生的伤害——可能仅仅是打碎玻璃这样的小事,也有可能是关停企业、辞退员工,甚至触犯法律。他们善于凝聚来自社会运动中的追随者和支持者的力量。然而,在这些社会活动家试图通过自己的勇士作风来推动革新的同时,资本家们也可能以打着革新的旗号撤回投资,政府可以运用国家权力监禁或处罚革新的反对者。这个象限存在的危险是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权力来成为主流,这将导致激进行为,乃至引发内战。

引导革新:传教士

那些位高权重并致力于革新的人所处的位置往往极具挑战性。他们可以运用权力地位保证革新得以推进,但这样做通常需要先从根本上颠覆那些赋予他们权力的组织机构。他们通常有传教士的热忱和推动革新所需的个人魅力,因为这类工作需要战胜巨大的惯性,打破现状,重塑组织机构。他们想要创造闻所未闻的东西,因此很容易被既得利益者和质疑者打压。

共创革新:情人

这是广受欢迎但又极其复杂的策略:“让我们变成利益相关者,同在一个屋檐下,想办法共同努力推动革新”。这一“情人”策略基于一个前提:人们想要相同的东西,并愿意共同努力来获得这样东西。实现这一革新需要每位参与者都有改变的意愿;不仅是要求别人需要改变,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和理解方式都必须改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更强大、资源更丰富的一方可能会劝诱其他利益相关方接受比他们预期更低的革新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收买”。

案例:美国的婚姻平等权运动 
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同性伴侣结婚是受宪法保护的权利。一场引导型革新尘埃落定。调查显示,今天62%美国人支持同性婚姻。但在50年前,美国各州还在给某些形式的同性亲密行为定罪。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捍卫婚姻法案》,禁止同性结婚。美国婚姻平等权运动的胜利称得上是核心社会体制和根本价值观变化速度最快的一个案例。

最早出现的挑战者是实践型革新者。哪怕没有法律认可,同性恋伴侣也能像夫妻那样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伴侣通过不同形式的宣誓仪式结合。同性伴侣通常通过收养、代孕的方式,或者直接从亲属那里过继孩子,从而成为挑战婚姻传统的行为榜样。 

在公共场合,革新“勇士”们公开肯定同性恋的身份。1979年,约7.5-12.5万人参加了华盛顿特区的全国首次LGBT大游行。此后,旨在提高同性恋者的尊严与公民权利的游行每年都会在各大城市上演。

通过立法推动引导型革新的尝试开始得较早。1970年出现了第一例同性伴侣起诉只允许异性伴侣结婚的法律限制。美国最高法院选择无视。。2003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令,在美国司法史上首次判定同性婚姻合法。2012年,在32次关于婚姻平权的公投失败后,美国终于有四个州选民在公投中支持婚姻平权。

这些胜利建立在共创型革新策略的基础上。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往往从宗教角度出发,宣称同性婚姻有悖于上帝意愿,因此获得宗教联盟的支持尤其重要。在世纪之交,已有来自23个不同信仰的1000多位牧师、会众和组织通过政策游说行动形成了新的联盟,共同推动革新。 

另一个值得瞩目的背景是正在商界发生的巨大转变。随着政策游说以及一部分企业带头发挥标杆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站在同性恋者这一边,因此这一领域逐渐开始从实践型革新转向引导型革新策略。

媒体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来促成变革。这些媒体偶尔将同性恋者的生活展现在大众娱乐节目中,并逐渐从实践型策略转移到引导型策略。大众娱乐节目中同性恋和同性婚姻的频频出现给大众传递了这么一条信息:应当接受这种“新常态”。 

社会革新框架的六点启示
将社会革新框架应用到这个案例中,不仅有助于厘清相关的社会革新策略和逻辑,也提供了看待社会革新过程和运作机制的更宏观的视角。

1. 在同一场社会革新中,四大策略都能发挥关键作用。

在同性婚姻的案例中,实践型革新体现在那些像异性夫妻一样生活的同性伴侣身上,强制型革新策略给同性恋支持者提供了公开他们立场的机会,与支持同性婚姻的牧师等婚姻平权的早期支持者进行共创型革新,从而更好地向现有体制施压。并且,越来越多的立法和司法领域的支持者也为引导型革新创造了法律环境。

2. 特定革新重视特定手段。

四大策略并非同等重要。在婚姻平权的案例中,尽管引导型革新行动是最终目的,但各大策略的平衡使用更为显著。实践型革新策略的重要性在于让同性恋情终见天日,将这一话题引入朋友和家人之间的公开讨论,挑战传统家庭定义。推动型革新的行动为更多人表达支持提供了空间。将来自不同宗教信仰的团体联合起来,对挑战宗教在婚姻平权议题中的角色尤为重要。最后,还是要依靠州立法和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终止争论。

3.各革新策略的相对重要性在革新的进程中会发生改变。

实践型革新是同性伴侣最初采用的策略。但这一策略收效甚微,直到强制型革新者与追求平权的同性恋者联合起来,呼吁提供防治艾滋病服务,才为呼吁婚姻平权的革新行动创造了空间。由此产生的引导型革新行动始于一些城市、州和企业,通过美国最高法院的最终决议才得以实现。

4. 革新对象所面临的特殊情境决定了革新策略的出现顺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上述案例中,各种策略的出现顺序大有不同,并无明显规律。这说明,这些案例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各策略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来有两方面经验。在有利于革新的环境中确实存在自然发生的、重视实践的革新过程。在这种环境中,法律体系和规范在文化、技术和理念上为实验和创新提供了基础而不是阻碍。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强制型革新并不是唯一的策略,如果革新需要达成广泛共识,共创型革新可以为此提供重要平台。

5.有利的环境可以为革新实验和网络的构建提供支持。

有助于试验性探索的体系和传统具备某些特征:尝试新生活方式的能力、技术以及与革新有关的价值理念。而于革新不利的环境包括僵化的体制,狭隘的意识,盘根交错、难以协调合作的庞大组织,难以就革新方向达成广泛共识的薄弱流程。

6. 每一种策略的实施都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

不同的革新组织有不同的革新策略。实践型革新与创业家精神有关;强制型革新策略强调大规模动员的能力;共创型革新策略注重引导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引导型革新策略则需要有管理、决策和执行力。一个组织不太可能擅长多种策略。

本文的分析会引发对不同社会革新策略之间如何有效互动的追问。对于社会创变者来说,关注点需要从自己的创意如何取得成功转向如何为整个社会革新体系中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务。你正在从事的革新项目和他人的项目之间是否能产生协同效应?有无差距、重复,亦或冲突需要解决?社会革新体系这一理念说明,无论采用哪一种社会革新策略,最终都需要为了整个革新体系而采纳共创型策略。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867

作  者: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