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扶贫模式观察:“金融+科技”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2019-05-28 CSR

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运动有可能深刻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在越来越多超级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背景下。目前,海量的资金、尖端的科技正向到城市之外的广阔天地流动,一度被认为是难以改变的“城乡二元结构”出现松动迹象,新世代的年轻人会选择返乡吗?目前看起来可能性比之前要大。

中央政府大概想为这个潮流加上一把火:今年中央一号文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5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数字乡村发展四个时期的战略目标。

《纲要》提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这是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过去的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未来的农民要面朝屏幕背靠计算了。

这一宏伟愿景如何达成?从哪里着手?没有大型企业的投入、没有企业家精神的灌注是不太容易实现的。目前,不少企业混合使用公益与商业的手段推进新型扶贫,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电商企业固然是主力,但我们观察到,还有更多种类的企业在做大规模的投入,比如平安集团。据《平安集团2018可持续发展报告》,这家金融公司全年共发放扶贫资金53.94 亿元,并将成熟的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技术用于扶贫实践——他们在搭建“数字乡村”的产业基础。

平安扶贫模式有三大特色:一、资金量大;二、引入科技手段;三、动员百万员工志愿者。

2018年4月,歌手李健为广西山区的小学生带来“三村工程”村教第一课

一、填补“三农”金融的缺口

目前,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高约3万亿元,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资金可得性低、普惠产品多元化不足和服务效率低下等短板亟待解决。

2018年初,平安启动“三村工程”精准扶贫项目,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大方向,同时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其中,旨在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村官工程”,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依托平安成熟的保险机制、信贷渠道、资金优势和科技力量,试图推动促进资本、技术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打造“造血”式可持续产业扶贫模式。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村官工程”全年共发放扶贫资金53.94亿元,专销平安扶贫农产品的“三村百宝”平台销售额已达1191万元,派驻驻村干部59名,惠及贫困人口33万人,产业扶贫贷款挂钩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超1.5万人。

充沛的资金量是金融企业在介入扶贫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平安在2018年的扶贫实践里,综合使用多种金融工具:

1、 核心农业企业贷款

以低息、免息贷款支持核心农业企业扶贫项目,引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将企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工作与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同时带动贫困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造血式”扶贫。

宁夏中宁县是国家重点脱贫乡镇,也是平安 “三村工程”的重点扶贫地区。平安产险为中宁枸杞产业提供了产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前的资金帮扶,为当地枸杞扶贫产业基地提供低息扶贫贷款,建立物联网设备,发展现代化科学生产;产中提供技术支持,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不可篡改的产业链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监测,为农产品生成放心品牌标签;产后提供销售支持,借助平安集团的电商平台矩阵,拓宽线上销路。同时,提供由消费者可参与品质监测互动的农产品预售模式,让消费者能提前购买,也帮助农户提前锁定农产品价格,稳定收入。

2、扶贫债帮扶

投资地方政府扶贫债券,将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县的异地扶贫搬迁、道路桥梁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厂房建设、光伏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脱贫攻坚项目。

3、扶贫保模式

通过事前撬动“免息免担保”资金、事中运用“保险+科技”提供保障、事后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扩大销售,目前已经在重庆奉节、贵州台江等 11个省份复制推广。

乌兰察布的阴山优麦是“扶贫保”的一个经典案例。平安通过“保证保险+全额贴息”的“扶贫保”撬动首期3000万元扶贫贷款,支持当地龙头企业——阴山优麦,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包括合作种植、免费提供优质种子、保护性回购等一揽子服务,中端引入人工智能科技,提升扶贫效能,后端搭建协销模式,让阴山优麦直达消费者餐桌。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阴山优麦产业扶贫项目已带动贫困户1087户,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燕麦订单模式,帮助当地各类扶贫农产品销售逾千万元,实现户均增加纯收入4860元,安排贫困人口就业35人次,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工资60多万元。

二、你所不知道的科技下乡

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侧重于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对比传统农业,数字农业的关键在于实现从“人”到“数据”的关键决策因素转换,生产经营决策“数字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对于贫困乡村的村民而言,家中养的牛、羊、猪等牲畜也许就是其最贵重的财产,要是碰上牲畜生病或者出意外,对家庭可谓是不小的打击,因此很多养牲畜的村民整天守着“财产”,不敢离开半步。而这样的现象,正因科技的深入应用逐步减少。例如平安的“牲畜识别”技术,拥有牲畜识别、数量清点、智能录入、声纹诊断和遥感监测等功能,能有效助力畜牧工作:

平安牲畜识别系统能让农场中的场景都转变成一个个数据,农场主坐在家里监控数据,就能知道小猪有没有被别人家的熊孩子用石块打,或是自家的牛是不是又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这样的场景一旦成功实现,将最大限度解放劳动力。

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录入,除了精准辨认牛、羊、猪等动物,还可高效识别并录入村民上传的银行卡、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对农场进行信息化管理,不管是牲畜健康状况追踪还是养殖人员相关信息确认,都是对养殖过程标准化以及健康化的有效保障。

目前,平安打出“智慧扶贫”旗号,试图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三大科技应用到扶贫项目:

一、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科技技术应用于各地保险扶贫工作中,确保建档立卡农户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建立了“大数据+AI”智能风险预警平台。

二、搭建远程问诊平台,上线“平安好医生村医版”。同时,整合检测一体机、移动检测和名医义诊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健康信息,为每名村民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三、援建“平安智慧小学”,并搭建 “三村晖”线上智慧教学平台,用远程的方式试图将城市名师资源链接到贫困地区。

平安开展“移动检测车+名医巡诊”活动,为村民做体检

三、170万志愿者的力量

2018年12月29日,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发布新年致辞。他将2019年视为“扶贫工程的攻坚之年”,并提出与“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呼吸、同发展”的口号。如果说,此前还有不少人对平安介入公益的程度还抱着观望态度,彼时基本可以确定,“扶贫”已被确立为平安的集团战略。

平安集团在推动公益战略时,以马明哲为首,处于整个集团都动员起来的状态:“我们希望170多万平安同仁,凝聚起公司上下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而共同努力。(2018年新年致辞)”。

目前,平安集团拥有员工170多万,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2018年2月,平安集团承诺捐赠100亿的消息登上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由湖南卫视台柱何炅以反复强调的方式向全国观众播报。在直播中,平安员工、代理人的朋友圈炸开了锅,许多人争相转发此消息。

有一组数据很能体现出平安的体量:成立30年,拥有170万员工和代理人、1.66亿个人客户、4.36亿互联网用户、总资产6.5万亿、市值1.2万亿左右、旗下四家独角兽估值超400亿美元。而体量巨大的平安一旦全面介入公益,它所带来的势能也是巨大的,其潜在的价值也巨大。

目前,中国平安将“公益”确立为集团层面的重大战略,并呼吁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其中。单纯的捐钱捐物不会再被推崇,“筹人”、获取社会影响力乃至于将这种影响力反哺其商业本身,相信是越来越多大公司的选择。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935

作  者: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