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义治:日本社区营造这三十年都做了什么?

2019-08-21 商业向善
2019年7月8日—7月14日,大鱼营造将赴往日本的东京、大阪、兵库县和岐阜县等地区进行一场「日本社区营造先驱者巡礼」,届时将会拜访日本社区营造的经典案例如历史街区古川町、山崎亮先生的成名作之一有马富士公园、成为全日本社区营造中心蓝本的世田谷区,并与各项目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讲者介绍 

浅海义治

现任职于东京都练马区

环境社区营造公社社区营造中心所长

曾参与设立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

超过三十年日本在地社区营造从业经验

我认为城市规划这件事情已经到了新的历史篇章。城市更新要有一种新的规划论,简单来说不断地去挖掘本身已有的社区潜力,并且激活这些因素,变成可以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东西。

本文由2018年城事设计节 | 美好新华主题论坛《城市更新中的新社区》邀请并授权大鱼营造整理发表。

 

日本社区营造的发展轨迹与展望

大家好,我叫浅海。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我非常期待在这里发生的一切。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方式去营造自己的街区,我们在日本的社区营造案例和经验未必就是最好的。在这里,我希望把日本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如果各位可以从中收获到一些灵感,我会感到非常荣幸。

在日本,我有30年左右的社区营造实践经验。我在各种城市生活过,曾服务过政府、社区营造中间支援组织、民间顾问公司等不同机构,所以我会从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度,来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看待社区营造这件事情的。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协动型社区营造」,就是不管是政府、民、企业,各方互相协作,为社区的福祉和未来一起思考和共创的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协动型的社区营造方式。「协动型社区营造」在1990年代的时候被提出来,当时日本为什么会推出这种方式呢?

在1990年代,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价值观和市民的社会需求趋向多极化,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稀薄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状况,日本人口在不断地递减,很多的街区已经面临严重的老龄化。而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在人口问题以及资金层面上都遇到了难以独自应对的挑战。

我们在日本成立的社区营造中心就是支持地区进行社区营造的组织,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1 、社区营造支援组织的潮流 

 

1980年代,最开始的时候,横滨市政府在办公室里增加了一个部门:城市设计室。他们的工作是如何让街区的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他们的街区,并且鼓励大家步入社区营造的氛围当中。

他们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把政府各个部门串联起来,为一个愿景协同完成一件事。就在1981年,1982年的时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期,社区营造条例诞生了,这也是政府主导来推行的条例。

有了这个条例之后,如果居民参与到与社区营造相关的工作中会变得更便利,他们的提案可以被听到。同时,政府还会引入资源,让社区营造专家走进社区,针对市民的提案提出建议,并且和市民一起参与共创社区的过程中。

在1990年代,大家认为星星点点的社区营造行动已经不足以改变街区。这时候,出现了更多支持社区营造的活动来支持市民共创。

在1992年的时候,东京的世田谷区最早设立了「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一方面,他们让街区的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和接触社区营造,制定了社区营造基金的资金支持机制。

同时,他们也做很多宣传支持,以及社区活动场所的运营管理的工作,他们也会通过设计参与式的工作坊,让市民参与社区规划等公共议题的讨论。当时,政府还制定了NPO法(非营利机构法),为市民团体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机构提供更多支持。

从2000年代开始,不单单只是政府、市民跟一些社会组织,同时学校也更多地参与社区营造的工作。这时官方、民间、学校互相协作的组织平台就出现了。

当时比较有名的是在东京千叶县的「柏之叶城市设计中心」。他们用专业的视角去分析街区面临的问题,并且建立解决问题的智库,同时也把关于城市街区规划相关的内容进行传播和对街区进行推广。

另外一方面,市民主导的资金循环机制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最开始有「京都地域创造基金」,它们会塑造让资金更好地在当地运转的机制。同时,还有像云基金(类似众筹平台)的形式也出现了,他们也在支持社区营造。

到了2010年代,日本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更新的阶段,越来越多人和企业开始把闲置空间进行活用和改造,地区改造更新的机制慢慢地凸显出来,而针对空间更新类的培训课程也出现了。一些来自建筑不动产领域的人们开始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个新的产业,与此同时,政府方也积极地与民间相互协作,不断地把城市里的空间更好地再生。

 

▲ Greenz 网站截图

第二个有趣的变化就是,社区营造不光只是叔叔阿姨做的事情,也开始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当中。有一个叫Greenz的NPO,他们在用网络平台的形式做社区营造,通过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比如说他们在推行网络会员制,也在进行一些新型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推广,这都是一些更适合年轻人参与的社区营造方式。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支持社区营造的行动越来越多地更多样化地呈现出来。一方面是行动者的多元化,另外是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从启发市民到多主体合作,从社区再生到地区价值创造,从培力团体到有可见的产出和产品。

 

2、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的活动轨迹 

 

东京一共有23个区,世田谷区的人口在东京排名第一,面积排名第二。

 

这是三轩茶屋,它对年轻人来说很有魅力。因为它离市中心涩谷很近,另外它十分还具有庶民气非常有烟火气,日本把这点叫作下町氛围。

这是成城学园,这一带更多分布着高级住宅区,所以这里有非常多名人和艺人在这里居住。

这是二子玉川,它被誉为「妈妈街区」。这里的妈妈大多是年轻主妇,她们非常热爱时尚,这附近有很多购物中心。

这是多摩川。这里环境很美,而且这条河川里有香鱼,这是一种只有在非常清澈、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才会存在的鱼种。

这是下北泽。这是一个年轻人聚集地,也是很多舞台剧剧场的活跃地。

有人认识他吗?

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什么?

这就是创造和推广「奥特曼」动漫形象的企业所在的街区,所以他们也把自己所在的整条商店街都打造成「奥特曼」主题街区。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世田谷区区政府从1992年开始做的一系列行动。

 

第一件事,他们创立了世田谷区的社区营造中心。第二件事,他们用公益信托的方式成立了世田谷区营造基金。这两个举措让世田谷成为了在日本非常领先的社区营造先行者。

那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有些什么样的功能呢?

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不断地培育一批社区营造的主体;二是把协动型社区营造的平台搭建起来;三是跨界地让各种不同领域的人参与到平台当中。

这是我画的一幅「我的社区营造人生」示意图。

我把自己从在美国学习社区营造,到参与成立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的过程表示了出来。这把我从一开始的准备设计和开展各种活动项目,到最后项目完成的情况,全过程表现了出来。

 

我们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 通过市民工作坊来建设公共设施

大家猜一下他们在看什么?

这里原本是河流经过的地方,但是它已经干涸了一段时间了。当时,这些居民正在聚精会神地捕捉河流再次流动起来的情景。水马上要流过来了,大家都等着水从远方冲进来的那瞬间。

现在水流过来了!这张照片没有PS过,水上真的冒了烟。其中有一个市民说只有水来不过瘾,我们弄点烟吧,于是就有了这个画面。

像这样让大家一起观察河流的活动,就是通过工作坊与居民一起参与设计出来的。通过这样不断滚动的工作坊活动,这个街区就会有更多的场所可以给更多人使用。

如果持续地做下去会有什么成果呢?

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多喜爱这个街区的人出现了。一些愿意自发地为街区宣传和介绍的人也浮现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开创新的手法,让当地居民有更多参与的空间与机会。

此外,我们还把这些和市民们一起共创实践的内容记录下来,发现真正适合当地居民的工作手法和道具,汇总成社区营造的道具箱。

这是我们25年前出的书,现在卖得还不错,并且已经有2500名学员参加过社区营造方法的体验学习会。

 

② 通过社区营造基金来发掘居民活动

 

社区营造基金是一个可以不断鼓励市民参的重要手段。在基金的支持孵化下,这里诞生了300多个社区营造团体。现在,日本有越来越多的社区营造基金出现,但是世田谷区社区营造基金是大家都会参考学习的案例。

 

那我们都支持过哪些市民提案的项目呢?

 

▲ 为街区道路命名的项目

▲ 将自家庭院打造成儿童游乐场的项目

▲ 把自己家开放为育儿讨论空间的项目

 

③ 为营造美好的街区,培育社区行动

在这里,区政府制定了一个「园艺支援制度」,为居民美化自家庭院提供支持。这个制度最早从三个小家庭开始试验,后来影响范围慢慢扩大。

在制度创立后的5年内,已经有来自29个地区的131户参与小组加入进来。一开始他们只是星星点点地分散在社区各处,后来他们也开始联合起来一起做活动。

如果是与大家一起合作的行动,大家还会主动在院子里贴上告示,标记「这是我参与共创的园林」。

这其实是先通过把每一家的庭院变得更美,从而鼓励每家把自己的庭院向街区开放的一项举措。

 

④ 为营造美好的街区,培育社区行动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我的家、我的庭院向街区开放」,其实也是一种进行社区营造很棒的方式。

具体来说,我们会从居民的真实想法出发,配对对应的人才进行共创,在社区里营造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的场所来达到「社区的重生」,其实就是把人的资源和空间的资源不断地整合与加以活用。

 

/ 地域共生之家 /

 

迄今为止,像业主把自家住宅向街区开放作为社区友好活动场所的例子,世田谷区已经有23处。我们把这个项目叫「地域共生之家」,接下来会介绍四个案例。

 

1、「冈先生的家TOMO」

这是一个留有昭和余风的建有60年的老宅,现在,它成为了一个社区妈妈们的交流空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新晋妈妈和经验老道的太太一同在这里亲切地交流很多亲子的话题。

 

2 、「高龄者友好空间」

这一天,他们采下庭院里的山茶花,用来做成手绘的信笺,大家其乐融融地很享受这段时光。

 

3、「根之家」

这是一栋独栋住宅,主人平时在二楼居住。他们把一楼的部分起居室和庭院开放出来,每周会开放五天作为社区内的亲子活动场所。

 

4、「茅屋的春夏」

这里每月开放一次,户主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为周边从事家庭护理的伙伴们提供一个交流放松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在这里,大家可以喝喝茶,聊聊天,放松心情。

 

那到底「地域共生之家」这个项目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从参与的主体上,它让街区里的不同群体像老年人、残障人士、小孩等都加入到共同营造街区的过程中。

第二,从运营模式上,它鼓励愿意共享空间资源的户主从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出发,从他们想在街区里做的行动为出发点,帮他们链接到居民志愿者的支持共同来运营这些空间,同时还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 小小森林 /

它是一个把私家庭院变为社区共享庭院的项目。只要你的私家庭院的面积有50平方米以上,就可以参与这个项目。

在庭院开放之后,我们发现有更多人开始跟我们联结在一起。

 

/ 市民绿地制度 /

如果你有300平方米以上的私家园林,你可以加入「市民绿地」计划。只要你愿意把庭院的空间向公众开放,就可以向税务局申请税费的减免,「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还会链接到相关从业者和志愿者负责绿地的部分运维工作。目前,世田谷区已经有13处面向公众的私家园林。

这样也吸引了很多业主在自己的庭院里与大家一起举办社区活动。比如说在春天做竹笋饭,到了冬天打年糕,大家结合节庆来进行活动。

这是一处位于北乌山九丁目的私家园林,它还流传着当年的农户风格。在日本的一个传统节日「打鬼节」上,作为庆祝的仪式之一,大家会把豆子撒在地上。一般来说,这样的仪式,现在大多只会在学校里才会进行。但通过私家园林的开放,还有和当地团体的协力,现在撒豆活动成为了这个地方的年度节庆。

 

⑤ 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地区运营

刚刚介绍了如何活用居民的家和庭院的空间进行社区营造的工作,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如何活用网络来实现地区的经营。营造社区交流的场域其实是一个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

这是一张体现了理想社区网络的愿景图。

当我们把社区友好的一个个点串联起来,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让居民可以更舒适自在地与街坊邻里连接起来的社区友好网络。

如果我们要持续地做这些项目的话,不能缺少的是什么?

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设立了「学生实习制度」来作为大学生和社区营造团体的桥梁。年轻人即可以在社区的现场学习,实践他们的提案,还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我们还会和他们一起进行社区营造方面的座谈会。

 

3、社区营造从业者的视角 

 

第三,我想与各位分享的是,我作为社区营造从业者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第一,我们要不断地挖掘人才和资源,并培育他们。从对个体的关心开始,比如说「我在社区里面临的问题或者是我有一个想解决问题的想法」,从而和更多社区的朋友慢慢形成一种共识。这样发展下去,当个体的想法演变成具体的行动,我们会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并且会慢慢孵化出一个个社区团体来持续地行动。

最后,当社区团体变得更独立自主的时候,我们就作为他们背后的支援方,有需要的时候再提供帮助。这就是我们在进行社区营造人才发掘并提供培育过程支持的工作思路。

第二,我们要不断地挖掘社区遇到的具体课题,并与大家达成共同的愿景。从发现课题、分享课题、形成提案到开展活动,最后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我们不断地把人、场所和信息串联滚动起来,形成社会关系的资本。其实就是不断地将场所、资金和信息进行匹配,成立各种不同的项目组来推进不同的社区行动。

 

在进行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对于每个个体,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可以让他来选择。

一种方式是,我是一个提案者,我告诉大家我想要一个怎样的街区,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行动。

另外一种方式是,我是一个支持者,看到感兴趣的项目,也可以加入进来。这两种方式可以相辅相成地持续进行下去。

这样的活动在不断进行的过程当中,大家从最开始的受到启发到获得参与的机会,然后成为共同营造社区场所的一员,最后慢慢地形成这个地域的社区网络关系。这样看来,社区营造会一直处于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它最后会逐渐构建出一个属于地区的自治生态系统。

 

4、城市更新时代的新规划论 

 

我认为城市规划已经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城市更新需要有一种新的规划论。简单来说,社区营造就是不断地挖掘社区的潜力,并激活这些因素,为大家带来幸福。

那社区营造可以做些什么呢?

 

/ 社区资源地图 /

首先,我们可以做一张社区资源地图。社区里有很多资源,但我们可能难以随时随地进行调用。但当我们把这些资源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让大家可以看到社区里有人、有社会组织、有闲置的空间等的信息。当我们把这些信息汇总到一张地图上,就可以变成一张能给大家带来启发的地图。

 

/ 区域设计实验室 /

在了解了社区的资源后,可能大家会有很多想法,在把想法变为行动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大家不断地把想法融入工作坊中与伙伴们进行共创提案,把新的想法进行实验,最后把它变成一个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 社区营造平台 /

所以我们在做这样一件事:搭建社区营造的平台。我们把各种社区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链接各方并提供支援的地区平台,让大家一起思考和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中。

我认为在未来的的城市更新中,社区营造规划理论不单单只是一些图纸和文件,它还应该是一个定性的东西。它应该是软性的可以持续变化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愿景和目标放在眼前,这就是一个可变的规划。

以上是我这些年在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工作的一些经验提炼。社区营造的过程其实需要一些自由度,并非我们制定的每一个计划,每一步都可以完全按照预计的样子去做。与此同时,社区营造者还需要有协调和整体把控的能力,并且制定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调整轨道的机制。

说到最后,我们需要有行动的精神!我们要很开心、很幸福地做社区营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行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社区营造者。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F2uubcV2ngQw5lWcnysDQ

作  者:浅海义治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