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产品是否是社会真正需求的,困难群众需要的,或者说你开发这个产品能否激发捐赠人持续参与的热情。
本文据6月23日“羊城益企营”公益领航(者)计划第一期公益沙龙,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演讲整理,经其本人修订。
2017年6月30日,第八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就要到来。众所周知,扶贫济困日是广东、广州的一张名片。有人就问,它是怎么来的呢?
那就讲讲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广州市慈善会是怎么做的吧。
“广东扶贫济困日”的由来:让慈善开始走向了公众、走进街头
作为广州地区最早成立的一家慈善机构,广州市慈善会的宗旨核心就是扶贫济困。因此,扶贫是广州市慈善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1994年,中国可以说迎来了慈善领域的春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为慈善正名》,“中华慈善总会”那年在京成立。广州市慈善会亦应运而生,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自成立起,广州慈善会每年举办一次“慈善之光”文艺晚会,作为主要筹款项目。到2007年,十多年时间,累计筹到善款2.1亿元。
当时,广州市慈善会的资金筹集能力跟社会动员能力还是处于传统的、发展比较缓慢的阶段。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主要依托港澳的慈善家为广州市慈善会注入了一些活力,本土慈善资源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200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设立广州慈善日,定于12月12日。第一个广州慈善日,广州市慈善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型的募款活动。这个活动的一大特色是,我们借鉴香港“上街贴旗筹款”的模式,让慈善走向了街头,这是慈善走向民间很重要的一步。这与以前政府动员式做慈善很不一样。
2010年,广东省设立了扶贫济困日,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定下来的。自那年起,每年6月30日被确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
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的6月30日,我们都会结合广州慈善日举行很多募捐活动,这是广州慈善的第一步。政府开始重视了,大家也渐渐感觉到,慈善是社会很重要的一个事业,很值得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慈善家积极参与广州的慈善事业,比如恒大地产、碧桂园、时代地产。从2010年到2016年,碧桂园在扶贫济困日一共捐赠了13个亿。还有星河湾,它在从化开始了“造血式”产业扶贫,为广州北部山区扶贫作出了很多贡献。
整体来说,这一阶段,慈善事业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是企业参与到政府的筹款、捐赠活动,社会组织、民众参与度相对较低。
但是,从2012年开始,广州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广州市募捐条例》的颁布,核心要点是慈善公募权的放开。以前,主要是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在搞慈善,搞募捐。2012年起,所有的慈善组织都可以依法在广州进行公开募捐了。
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举办:助力慈善供需对接
2013年,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开始举办,秉持“政府搭台、慈善组织运作、社会参与,让慈善回归民间”的理念。通过举办推介会,慈善组织有什么项目、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集中展示对接。慈善组织可以向企业进行推介,企业再进行认捐。慈善活动、慈善捐款不再停留在抽象的大概念上,而是开始具像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的“630”结合慈善项目推介会一起举办,也不再只是慈善会等几家组织来“接收捐赠了,很多慈善组织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跟企业对接。
关于慈推会,我有两方面的感受:其一、对成熟的慈善组织而言,他们很快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接资源。所以当时民政部对广州这种做法是很肯定的,包括现在我们看到,全国还有很多省市参考这种做法,还在做慈善项目推介会。不过,对于一些仍在观望或者比较弱小的慈善组织来说,他们不适应,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很难筹措到资金。其二、起初推介会存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热情不高问题,大多是一些企业和大的慈善组织在对接资源。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捐赠的需求问题。在推介会这个层面,讲究的是慈善的供需对接。但如何提高对接质量仍有待深入,问题最关键还在于慈善供给侧这边。比如企业家做慈善,可能很多,但是对自己的需求并不了解,捐款有点盲目;此外,公益慈善组织在项目开发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的项目是否切合需求,是社会公众真正关心的?
在我看来,精准扶贫的核心也是从慈善供给侧改革开始,这个产品是否是社会真正需求的,困难群众需要的,或者说你开发这个产品能否激发捐赠人持续参与的热情。这种供给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捐赠人的需求有没有满足;第二个就是供给的东西是否是受益人真正需要的。
所以从2015年起,广州以人人慈善为人人为理念,提出开展“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这里的“为民”,不仅是惠及受助群众,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实惠,也是倡导慈善要让捐赠人受惠,这里的“惠”,包括捐赠的渠道要畅通,捐赠符合其真实的医院,让捐赠人行善得到快乐、得到尊重等等。概言之,不仅要真实满足社会需要,还要满足捐赠人需要。
在如何激发捐赠人的需求这块,广州市慈善会有一个做法可以分享,我们探索个人冠名基金和企业冠名基金的设立,鼓励企业、公众自己设立基金,倡导捐赠人做他们自己喜欢的慈善,亲身参与和行动,这样才能形成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参与、人人爱参与的慈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国并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结果一些有能力,也有愿望参与扶贫的企业和个人宁愿把钱捐到国外去,也不愿意用到国内贫困人的身上”。我想,这句话切中了我们整个精准扶贫的核心,第一个就是缺乏有效可信的平台,这就是我们未来说的精准扶贫的很重要的一环。第二就是缺乏参与渠道,无法更好此激发社会公众参与。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打造一个社会公众可便捷参与,精准对接、公开透明的慈善信息平台。我们希望更多企业、组织参与到我们的民间慈善助力精准扶贫事业当中来。
文章来源:善城广州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029
作 者: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