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小琼的眼里,公益不是苦大仇深,不是惊天动地,不是满口的家国情怀,而是个人志趣,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公益资本论”观察:
蔡小琼,70后,广东潮汕人,聊及公益,她的眼里总是有光。
2003年,她在顺德创立早教机构,后在地方政府的社改潮流中转型为社工组织,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当地的外来工子女,为其提供心理咨询、父母学堂等服务,十余年来,盈利不丰,却细水长流,深入而持续地为“工业大镇外来人口融入”等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蔡小琼的眼里,公益不是苦大仇深,不是惊天动地,不是满口的家国情怀,而是个人志趣,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10月末,广东顺德大良区,在穿过几条狭小的巷子后,记者辗转来到顺心社工服务中心(下称“顺心”)的办公地点。相较于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显得很静谧,周围是民居、小学、超市,生活气息浓厚。
机构负责人蔡小琼从一幢民居里走出,向记者招手示意。她身着一件素色连衣裙,留着清爽的短发,皮肤白净,看上去有些瘦小。在采访中,蔡小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一群人,大家有共同的梦想,都喜欢心理学,都喜欢做公益。”
在顺德,顺心是最早注册的本土社工机构之一,服务于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帮教纠正等领域,在当地拥有不错的口碑,“很多棘手的个例只有他们才‘啃’得下来”。”业内人士如是介绍。
按蔡小琼的说法,她们的秘诀在于够专业。“团队大部分人都是持双证的,既是心理咨询师,也是社工。”
蔡小琼,70后,广东潮汕人,家住顺德。踏入社工行业之前,她先后在邮电局、移动公司工作多年,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2003年,因“心中始终有个教师梦”,蔡小琼辞去市场营销主管的职务,拉来朋友折腾起婴幼儿早教机构,并在2012年正式“开张”,成立了顺心社工服务中心。
与前几次折腾均以亏本告终不同的是,这家社工机构算是“稳定地活了下来”。说他们稳定,因其每年都能凭参加公益创新大赛获得一笔资助。但问题在于,这些项目,能拿下一个是一个,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万一没有呢?
心理咨询师的“公益爱好”
故事还得从数十年前的一场筹款晚会说起。
2007年,慈善晚会在顺德还很少见。能筹到多少钱,谁都没个底。蔡小琼同参加心理学培训课程结识的一群小伙伴一起,向一位党校校长“借”来场地,能够容纳百来号人。表演的表演,拍卖的拍卖,一晚下来,他们共筹到了20多万元。“这算是顺德第一个由民间发起的慈善晚会”,蔡小琼兴奋地比着手势,“这笔钱在当时也不小了!全部捐去清远建学校了。”
此后,蔡小琼一边在家照顾小孩,一遍报考心理咨询师证。到了2009年,她和十多位小伙伴共同发起成立心海榕心理成长公益团队。据蔡小琼介绍,当时若是想注册民非,按规定需要200万启动资金。“哪里有那么多钱,所以只能工商注册了”,蔡小琼回忆道,他们面向珠三角地区招生,主要提供心理咨询、父母学堂、亲子教育等服务。
这会有“市场”吗?
答曰:业务不多,收费便宜,半年的课程才收两三千。
蔡小琼说,她和她的团队成员愿意为此自掏腰包。理由是,喜欢心理学,喜欢做公益。
在谈论生存的时候,蔡小琼皱着眉头,顿了顿,“要考虑市场,运营,盈利……哎呀这些我都没去想,所以做了几年后就亏本了。”但在聊公益的时候,她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眉飞色舞,关于服务对象的情况,老人的、孩子的点滴变化,她脑子里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充满了成就感。
频频获奖的喜与忧
如上所述,商业运作似乎行不通。另一方面,蔡小琼也还是想要走“民非”的路子。
怎么办好?
据顺德社联秘书长罗海琼介绍,2011年前后,恰逢顺德区政府出台新政,大力推动社工机构发展。“顺心社工服务中心的注册算是赶上了那股大势”,罗海琼说,当时顺德只有两三家社工机构,到现在,这个数量增加到了20+。
正式注册了民非身份后,蔡小琼与她的团队仍然面临生存压力。所幸,第一个项目推出后的“市场”反响让她们看到了出路。
当时,一名学校老师找到蔡小琼,希望其帮忙解决学生们的一些问题。经过调研,蔡小琼们发现,这群孩子里头,约莫80%是外来务工群体子女,他们对本土文化难以融入,不适应这边的生活情况,学习进度可能也因此跟不上。为此,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们设计开发了一个项目,名为“关爱外来工子女综合素质训练营”。说起项目,蔡小琼显得很兴奋,“看来,我们的‘心理咨询’都没有白学!”她说,因为自信心、安全感被激发出来,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这个项目成功入选“顺德区第一届公益创新大赛优胜项目”,机构因此获得20万的资助资金。打那以后,参赛拿“奖金”似乎就成了顺心社工服务中心的主要筹资渠道之一。罗海琼对此印象深刻,“他们每年都参加各种公益大赛。基本上,参加的都能拿奖。”
“顺德区第二届公益创新大赛优胜项目”、“顺德区扶持镇(街道)社会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蔡小琼掰着手指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每做一个项目,都会产生品牌影响力。”按她的分析,项目做好了,被更多人看到,自然有“订单”自动找上门来。
有意思的是,项目“打响名气”后,蔡小琼却发现,有些机构竟然直接把他们的创意抄袭了去,“甚至连名字都不改”,这让蔡小琼觉得有些气愤。不过,“就像小孩子只有一块饼干的时候,他就很纠结是不是被人家偷吃了,但当有一大盒饼干的时候呢,也就无所谓了。”蔡小琼如是宽慰自己,不断能想出新的创意就好了。
对话蔡小琼:
Q:据说,你们参加各类大赛都能拿奖,你们的“秘诀”是什么?
A:团队的专业性比较强。第一,我们有钻研精神,有敏锐的嗅觉,好像一闻就知道问题点在哪里,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可以倡导社会做什么样的影响;第二就是能用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比较有前瞻性,能够很全面的去考虑问题;第三、我本身喜欢家庭教育、心理学,就把所学的东西融入到每一个项目里,设计出来的方案就比较有灵性。我们团队基本都是持双证的,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社工。可以从个人专业知识的角度去探索问题,也可以用社工的工作手法,用横向的、整个社会的一个支持系统来解决问题、解决痛点。
Q:这些大赛资助,今年有,明年没有怎么办?
A:我们不像一些家综机构,一年有几百万的政府购买服务支撑,我们全部都是靠一个一个项目,用心血“写”出来的。但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会有品牌影响力,会有人再找我们做,我们就把每个项目延续下去做,这样也还算稳定,我们是靠专业性稳定下来的,其他机构花费三五倍的精力也不一定有我们做的项目效果好。
Q:机构目前每年的筹资额有多少?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订单吗?
A:我们现在全职团队有20人,去年的收入是120万左右。主要订单还是来自政府,比如检察院今年找我们做“青少年帮教成长计划”,明年可能还找我们。另外,约10-15%来源于企业购买服务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近期,我们还要参加益动顺德的公益徒步活动,向公众众筹。
Q:发展这么些年,有什么难处?
A:第一、人才。因为资金不足,想聘请好的人才比较难,可能也留不住。以前我们招聘的时候,都不说是找员工,可能说是聘请合伙人。因为只有合伙人才是一起拼搏,一起受苦,没工资发也一起顶着,就这样把大家骗进来了。做这行工资再高也就那么几千块,所以必须是把它当作事业来做的;
第二、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大订单”,必须要把项目做到品牌化,才可以吸引企业,政府。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而且,我只是在专业性上有信心,还有很多东西不一定把控得住。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没有什么经费给社工们做培训,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社工事业的投入,希望他们为已经有品牌影响力的项目,提供更多资源的链接,让这些项目可以持续运作下去,而不是任由其“流产”。
文章来源:《顺德社会创新者》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139
作 者:罗苑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