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罗少卿:从居委会主任到社区公益达人

2017-08-28 CSR

摘要

政府机关出身,而又深谙社情民意的“卿姐”,有能量在“政社分开”的大背景下扮演一个更好的社会问题解决者。

【“公益资本论”观察】

碎花连衣裙、略胖的身材、开朗的笑声,罗少卿有着社区工作者特有的和蔼可亲。

从爱心超市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安钟服务平台、爱心家政员协会再到爱心送餐服务、长者日托中心,瞄准独居长者、空巢老人、大龄人员就业等群体,她不厌其烦地设计各种公益项目,未必很创新,却分外接地气,颇为精准地触碰当地的痛点,这应是30多年社区居委会工作积累的,对群众疾苦的敏感。

她善于发动身边的社会资源去加入到其公益事业中。从政府体系中出来的罗少卿,深知政府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局限,所以她不等不靠,更多挖掘社会力量去解决,这一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很好效果,但过于“草根”也成为其团队要脱颖而出的重要障碍。

政府机关出身,而又深谙社情民意的“卿姐”,有能量在“政社分开”的大背景下扮演一个更好的社会问题解决者。

【正文】

罗少卿,除了人称“卿姐”、“卿书记”,身上还顶着“小巷总理”、“阳光使者”、佛山市“美德之星”、顺德区“优秀共产党员”众多美誉。

退休之前,卿姐在居委会服务了30多年,几经辗转,几年前又回到了社区。无论角色如何变,她说“最紧要是要帮到人”。

无论是“大良爱心超市”“大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安钟服务平台,”“爱心送餐服务”“大良爱心家政员协会”还是“长者日托中心”每一个公益项目都做得有声有色,在顺德的影响深入民心,可以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为了做成这些“帮人”的项目,她首先想到的是社会,而非政府。这些年来,通过她发动的社会捐资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

一个坚持了30多年的梦想

罗少卿小时候曾经有过三个梦想,一是做一位医生,能够救死扶伤;二是当一名警察,因为出身警察世家,自少就极具正义感。但由于种种原因,前面两个梦想都未能实现。可喜的是,第三个梦想——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罗少卿终于如愿以偿,并为之坚持了30多年。

在罗少卿看来,这三个职业的共通点就在于都能够帮到人。2004年9月,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借鉴下,担任升平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罗少卿牵头组织创办了佛山第一家“爱心超市”。

成立“爱心超市”是为社区的困难群众与社会的热心人士之间搭建一个对接平台,探索一种常态化的物质救助模式。“小到针线大到电视机等家电产品,总共有200多个品种。每个月我们用这些货品补充其生活所需,减轻困难家庭日常的负担。”

到目前为止,大良“爱心超市”接受社会捐赠达3万多人次,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超500万元,受益的困难家庭有达6万多户次,全部通过由罗少卿一力发动。“其实真正要感谢的还是那些热心人士。”

在“爱心超市”项目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受广州、香港助老服务的启发,罗少卿在顺德创办了大良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平安钟服务平台,免费为大良“三无”孤老、困难老人等9种对象安装平安钟。目前平安钟累计服务已超过5万多户次。

服务好每一位老人

2011年,从大良街道升平社区支部书记位置退下来后,罗少卿总是想着怎样继续发挥余热。期间,她曾经去过朋友的物流公司从事管理工作,但与她“一心要帮人”的志向相距较远。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令她感觉最踏实的社区工作当中。

这一次,罗少卿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独居老人身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的工薪阶层的家庭因白天忙于工作,而无暇照料家中长者,导致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问题愈发突出。

2012年底,再度出山的罗少卿在对大良地区居住独居老人迸行调查摸底后,针对行动不便的独居长者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计划——爱心送餐,首期为大良12名孤寡老人提供一天两顿的免费送餐服务。试运作一年后反响强烈,通过联合顺德区慈善会等社会力量,目前“爱心送餐”项目已经扩展到大良辖区的100名困难长者,同时也帮助了13名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2013年年底,为了排解独居长者在家孤独,罗少卿牵头组建了顺德首家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大良爱心长者日托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男60岁、女50岁以上的长者,每人每天缴纳60元,就可以享受包括中晚餐在内的朝八晚五的一条龙日托服务。

用完了手上这笔钱后该怎么办?

爱心超市、大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平安钟服务、爱心送餐、大良爱心家政员协会、大良长者日托中心……尽管自己一手力推的项目无一不成功,但在罗少卿心中依然有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罗少卿说,爱心厨房从12户增加到100户后,感到压力山大,每到年底都会拷问自己还能否坚持下去。“我们现在只能望天打卦,靠个人的能力,去争取各方面社会资源。所以每次争取到一份资源,我都会考虑如何用到极致,让不同项目的项目共享。”

在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秘书长罗海鸣看来,罗少卿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为新的公益项目寻找资源支持时,更多想到的是社会,而非政府。而这些项目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最终成为政府扶持的恒常服务项目。

然而,当这些公益项目纳入规范化运作,进入政府招投标体系时,罗少卿却并未从中获益。

罗海鸣坦言,由罗少卿一手开创的长者日托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目前都已成为当地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但当她带着团队去竞标政府项目,往往在与外来机构的PK中败下阵来。“目前政府对社会服务项目的购买主要沿用的是原来工程招投标流程体系,评审的专家大部分不是来自社会服务领域,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并不深,只能靠交上来的标书评判,这样就把她的项目给比下去了。”

“每次跟同行交流时,大家不时都会感叹,用完手头这笔钱后又该怎么办?”罗少卿说,自己从一开始没有寄望能得到政府多大的扶持,但如果政府有专项资金,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对话罗少卿】

1、在退休之前就担任居委会主任,退休至今又一直坚持在基层服务,从业30多年,为何一直对社区工作情有独钟?

罗少卿:可以说,我对社区工作已经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我一直觉得社区工作最能锻炼人,既能够接触到不同群体,也能改变自己心性。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我特别重视民政和就业工作,一直牵挂着残疾人、困难户和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覆盖到,我们做好对这些群体的服务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家人能够安心上班。

2、在你一手推动的多个公益项目中,都会看到由企业、政府、个人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你是如何将不同的社会资源调动起来?

罗少卿:这几年,顺德区慈善会的活动、慈善健步行、佛山的公益创新大赛,凡是有关公益的活动我们都会尽量参加,接触各种社会资源。然后利用我此前在社区工作的资源积累,一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遭遇难题,很多以前在企业、机关的朋友也会主动施以援手。我真正要感谢的是他们,没有他们,我可能很难坚持下去。

3、很多社会组织或公益项目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罗少卿:从我们做这些项目之初,就并没有希望能得到多少政府扶持。当然,对于我们而言,钱是最现实而绕不开的问题。如果政府有专项资金,能够像香港一样按照分蛋糕的方式向各个社会组织和项目分配资源和资金,我们会减轻很多压力,这非常关键。从事我们这一行的,压力山大,大家私底下交流,不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用完手头这笔钱后又该怎么办?

4、这些年,你几乎每次都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一个新的公益项目,下一阶段又会有什么新设想?

罗少卿:随着我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我都将精力集中在养老服务领域。最近在筹划一个养老示范项目,名字叫做有福气社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总投入3000万元,希望调动起企业和政府一起参与,主要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提供500多个房间,可容纳1000多人入住。目前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希望通过大良街道办对一个闲置的外来工村进行改造。我们设想要有3000多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有高尔夫球道,有亭台楼阁、卡拉OK大舞厅,有1平方米的菜地自己种菜,老人家会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222

作  者: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