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99公益日的“刷单”风潮,隐秘“套捐”恐透支社会信任

2017-09-11 热点 基金会 CSR

摘要

这么多钱,这么短时间,很容易就暴露了行业短板,带来了诸如造假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天的99公益,几个亿的配捐,这么多钱,这么短时间,很容易就暴露了行业短板,带来了诸如造假等一系列的问题。”

“拿一笔机构账上的钱存进去,利用规则漏洞,套腾讯的钱,美其名曰不抢白不抢,抢完如何平账?”

“我们要发出声音,让大家知道这是不对的,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更不能让机构认为套捐是成功经验,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了。”

“一旦经核查,确实存在违反活动规则行为的机构、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恶意套捐’、‘机器刷单’等,腾讯公益将依据相关活动规则,立即永久取消其在腾讯公益平台的筹资资格。”

一年一度的公益“抢钱节”倒计时开始

在2016年9月间,公益慈善行业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捐款志愿者”——他们在腾讯99公益日里帮助公益机构充当水军,“刷单”造人气,以期套取更多的配捐金额。

小Y曾是一名捐款志愿者。2016年9月,他领到了866元,并按“统一安排”,在99公益日的第三天将领到的钱分批“捐”到一个公益项目中。根据当时“1+X”的配捐规则,这一笔866元的捐赠为该公益项目带来了超过500元的配捐。

据小Y所知,与他一起往该项目里打钱的捐款志愿者有10-20人,该项目最终筹款3.1万余元,获得配捐1.4万余元,捐赠人次430余次。我们保守估计,此项目所获得的配捐金额,逾7成由捐款志愿者创造。

小Y说,他的朋友大O是宁波市一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在“备战”99公益日期间,大O动员机构理事的个人资源,提前拿到了一笔1万余元的捐赠。彼时,大O与捐赠人都有通过腾讯的配捐把这一笔捐赠“放大”的想法——根据2016年99公益日的规则,在相同的捐赠金额下,更多的捐赠人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配捐——但是,捐赠人无意自己张罗,就把1万余元私下交给公益机构,再让机构找志愿者在99公益日当日将之正式分批捐出。

小Y供职于宁波一家公益组织,专职从事公益事业已有7年,但当了捐款志愿者之后,他心情是纠结的。

在小Y看来,此举违背了筹款的初衷,公益组织理应通过筹款与捐赠人建立连接,而不应为了获得腾讯的配捐,而以“刷单”的方式弄虚作假。“我们应该通过99公益去宣传,去筹人,去筹钱,筹到了就踏踏实实做好反馈,给捐赠人一份满意的执行报告。”

但如小Y一般的反思者,在业界并非主流。

如今,捐款志愿者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从业者对此的态度不一,分裂成三派:一、明确反对。这一派以大型机构为主;二、不抢白不抢。他们认为,腾讯派钱,企业派钱,为啥不抢,他们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以草根公益组织为主;还有一派是默认派,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处于观望状态,此派别人数最多。
 
在2017年腾讯99公益日筹备期间,不少积累了“经验”的机构在全国各地开办形式各样的“筹钱工作坊”,以成功者的姿态分享在99公益日里“合理利用规则”的经验。

有配捐,就有套捐

事实上,自腾讯99公益日确立“配捐”的同时,“套捐”即随之而生。

2015年,腾讯首届99公益日订立游戏规则,简而言之:“你捐一块,腾讯捐一块;你捐一万,腾讯捐一万”,此规则引发了大额捐赠的“刷榜”。

2015年9月7日零时,99公益日开始仅20分钟,腾讯公益就配捐出善款两千万,占总额的20%。7日当天,腾讯连续改动规则,未能阻止公益组织“抢钱”的节奏:

2015·9·7:3333万元九小时四十三分配捐结束
8日:3333万四小时四十一分配捐结束
9日:3333万三小时零十分配捐结束

募捐能力强的公益机构得到了更高配捐,首个99公益日成了“富人的盛宴”。

2016年,腾讯提出“一切为了让公益项目更好地连接公众”,出台了一系列复杂的规则,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延续了2015年9月7日的应急调整,锁定了单笔配捐的上限——单日单笔最高配捐为999元。

此举意在限制冲着配捐而来的大额捐赠,并鼓励公益组织动员更多亲友登陆腾讯公益平台捐款,但这催生了数量庞大且不可统计的捐款志愿者,由是出现了本文开篇的一幕:“大O”在争取到大额捐赠后,将之化整为零;“小Y”们碍于朋友情面,助其分批捐赠以套取配捐。

许多人对这种风气的蔓延感到不安。

据多名业界人士反映,捐款志愿者多为在校大学生与公益从业者的亲朋好友,他们此前对公益慈善接触不多,往往是出于私人关系而帮忙“走账”,在此过程中,他们无暇关心具体的公益项目,却目睹公益组织如何利用规则漏洞套取更多的捐款。

“我亲耳听到被拉的‘人头’的捐款志愿者说,哦!你们做公益的原来都这样做事的?”一位资深的NGO人在听到志愿者的反馈后颇感痛心,在他看来,公众通过捐赠支持公益组织有一个重要的逻辑:

    我不仅知道我在,我还知道有多少别人和我一起在,我知道我在哪儿,也知道他们在哪儿,我知道我的诉求,我也知道他们和我有一样的诉求。我们都知道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总体目标。所以,我以捐款的形式加入。

“但在腾讯99公益日里,募款的草根组织只能得到钱,只能诉求于钱,同时运动式地上马公益项目,在短短的三天里,(网上的)筹款链接目不暇接,大家也不去强调项目背后的价值了,搞得很拜金。”

人们更深的忧虑来自于不可告人的“挪款套捐”。

一名不愿具名的爆料人透露,他发现有公益组织涉嫌挪用机构款项来套取配捐,事后再用各种方式进行平账:

“2015,拿一笔机构账上的钱存进去,利用规则漏洞,套腾讯的钱,美其名曰不抢白不抢,抢完如何平账?2016,规则改了,每人每天999,再拿一笔机构账上的钱,去找若干志愿者,每人发三千,拉个群,定时定量存进去,抢到了,喜不自胜。如何平账?”

“挪款套捐”的问题在于,用以套捐的款项不是真捐赠,日后是要“还”回去的,平账唯一的办法是在项目结算的时候做假账。

但爆料人拒绝透露涉事机构的具体信息:“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想人都是带着镣铐的,尽可能给他们从良的机会吧。”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涉嫌诈骗的“挪款套捐”同样是通过捐款志愿者进行的,而志愿者本身多半不知道钱的真正来路。

“套捐”愈演愈烈?

事实上,公募基金会在99公益日的模式里扮演着重要监管角色,公众的线上捐款,连同各种配捐,都先经公募基金会再流向具体执行的公益组织,在此过程中,基金会对善款进行拨付与审计,也就是说,若有执行机构挪用善款来平“套捐”的账,认领该项目的基金会堪称“第一责任人”。

但是,时至99公益日的第三年,许多公募基金会在监管方面人力捉襟见肘。一家知名基金会的秘书长说:“就我所见,国内最好的几家基金会是有能力做好99公益项目监管的,但其它的公募基金会,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但我相信,他们也是爱惜自己羽毛的,也在想各种办法,谁也不想为了那几千万砸了机构的招牌。”

2016年的99公益日里,逾120家公募机构认领了3643个公益项目上线筹款,知情人士透露,其中大部分公募机构没有储备充足的人力以对项目实施严格的监管。

有迹象显示,公益慈善行业正在出现某种程度的两极分化,确立了竞争优势的公益机构在资本的助力下正迅速发展壮大,专业化加强,公开透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无核心竞争力的公益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他们难以推进专业化进程,有人倾向于不惜代价冲业绩,筹“快钱”。

当前,十数家优秀的公募基金会难以为整个行业“托底”,99公益日里数以亿计的资金池对缺钱的机构有着致命的诱惑。

网友“Janson-J”说:“像我们这样的草根NGO面对这样的诱惑多少会有些把持不住,怪自己平时不积累‘人脉’?怪自己总是一门心思地做项目而无暇他顾?用人之时方恨有用之人太少。归根到底,机构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的压力。”

多名行业观察者预测,今年的99公益日里的“套捐”现象会比去年更严重。

霍庆川是一名“公益放款人”,他为公益组织贷款,并收取利息。自去年开始,有不少人在99公益日前向他咨询借款事宜,在他看来,此举多为“借款套捐”,为此,他一度在个人公号上发文表示:“我们不会在腾讯99公益日结束之前提供信用借款用于套取腾讯基金会的配捐。”

尽管如此,今年99公益日前夕,前来咨询借款的人比之往年有增无减。霍庆川认为,今年的套捐现象可能比去年更严重,“我估计今年至少有10%的捐赠笔数属于套捐,金额至少5%。”但他坦言,这是一种经验推断,并无数据支撑。

叶盈是“公益筹款人”联盟的秘书长,长期与各公益机构的筹资官打交道,她也支持“套捐更严重”的说法:

“套捐行为在2015年首届99公益日就已出现,由于是第一届,规则制定也没那么严谨,属于野蛮生长阶段,NGO饥饿得太久了,资本对他们太有诱惑力了,天上掉下个大饼,谁都想抢口吃,以至于出现用机构或机构负责人私人资金套捐事后做假平账等等各种不择手段的吃相;到了第二届,也就是2016年,规则改进,严密得多了,但套捐行为并没有减少,尝到甜头的部分人士将它当作成功经验私相授受,而且套捐行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公开的处罚;到了今年,这种风气已经演变成职业化操作,出现专门的团体四下活动传授公益机构在99上做套捐的操作方法,而且从中拿取提成。”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公益慈善行业出现了专为套捐而生的筹款公司。据传,他们一般有两块牌子,一块是商业公司,一块是“民非”,还有些以个人的名义进行。他们会在99公益日前联系草根公益组织,动员他们在99上发起筹款,具体的筹款操作则由公司负责,筹款成功并且拿到配捐后,公司从中抽起一定比例的提成。

在叶盈看来,若行业发展相对成熟,公益组织有相应的筹款经费,找到专门的筹款公司合作来提高筹款效率,合法合规地进行筹款,亦无不可。“但我不鼓励NGO盲目外包筹款职能,筹款尤其是捐赠人维护是机构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单纯依赖外包团队筹来钱再分成这种简单粗暴的操作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记重拳:严厉监管+行业自律

在一位长期关注公益行业的媒体人看来,99公益日促进了公众对慈善捐赠的参与,其正面作用毋庸置疑,但这种运动式的筹款放大了公益慈善行业本身的问题。

“公益机构本身很多是由弱势群体组成,这种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就很多,三天的99公益,几个亿的配捐,这么多钱,这么短时间,很容易就暴露了行业短板,带来了诸如造假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跟腾讯公益本身的规则设定有关,腾讯公益不断完善规则,已经大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腾讯公益正在着手升级监管手段。当前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一、设置配捐上限;二、开放“举报”入口;三、开展独立审计。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说:“腾讯公益将会同主管部门、行业专家 、第三方机构等,开展随机对不同类型的公益项目进行独立的审计,跟进对相关公益项目的核查、监督。”

孙懿表示,腾讯公益对“恶意套捐”行为零容忍:

“一旦经核查,确实存在违反活动规则行为的机构、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恶意套捐’、‘机器刷单’等,腾讯公益将依据相关活动规则,立即永久取消其在腾讯公益平台的筹资资格,取消其在平台的所有配捐、激励;并将其计入失信黑名单。情节严重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腾讯公益还将向有关部门投诉、汇报,以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也将视情节轻重向公众和媒体进行通报。”

事实上,“套捐”就像淘宝刷单、微信公众号刷点击量,平台运营商难以根本杜绝,常规的应对思路是不断调整规则,让刷单更难,成本更高。

在叶盈看来,“套捐”主要责任在公益组织,当前最需要的是行业自律。“我们要发出声音,让大家知道这是不对的,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更不能让机构认为套捐是成功经验,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了。”

目前,公益慈善行业正酝酿发起行业倡议,呼吁从业者遵守筹款伦理,承诺项目真实可靠,并合法合规合理筹款。

不少公募基金会要求旗下的公益机构签署“诚信承诺书”。最近,大O所在的公益机构也参加了今年的99,其合作的公募机构在发起项目前,让包括大O所在机构的数十家机构签署了承诺书,让其承诺包括:在参与99公益日期间,决不出现使用本机构自有资金套取腾讯配捐资金等不正当募捐行为等在内的十余条承诺。

记者出身的叶盈除积极推动倡议的发起,还打算引入监督的手段:“我们正在考虑筹划做个联合爆料渠道,鼓励业界同仁发现有违法违规等不正当募捐行为时提供线索,经核实后向腾讯与公募基金会举报,列入黑名单或媒体曝光。”

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媛则表示,他们虽未遇到“套捐”的举报,但也明确了态度,“一旦发现在我们这里筹款的组织,有这样挪用善款来平套捐账的情况,一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而且只要有一次不良记录,肯定拉入黑名单,以后不再会有机会得到SEE的资助。”

业界人士认为,“君子协议”是有必要的,但若无人在恶意套捐中得到惩罚,这股风气终究是刹不住。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1230

作  者:黎宇琳 蓝广雨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