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白岩松在全国两会上,图来源于新京报
疫情期间,湖北、武汉红会的表现让人失望透顶,如果疫情再来一次,我们能否拿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在刚刚结束了全国“两会”上,央视名嘴白岩松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当中应急响应机制的改革》的提案,白岩松提到:
首先,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重视公益慈善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当中的应急响应,必须进行改革。因为它不仅仅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背后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
其次,要结束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要确立日常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边界。日常应付管理没问题,突发事件到来的时候,人员增加10倍都很难做好,更何况不进行这方面的重组。
另外,比较大胆的是,我们能不能让这些公益慈善组织利用平台进行捐款捐物的募集,但是向社会开放,让更多有能力的组织进来进行收纳、分配,透明公开的工作。
白岩松说,他指的是“非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结合白岩松红会兼职副会长身份,可以确定,白岩松谈到的“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主要就是红会。
白岩松隐晦地提到了几个要点:一、遇上大事,红会其实是不行的;二、红会不能搞砸,背后有政府的面子;三、既然红会不行,应该开放权限,让更多专业的民间机构进场。
白岩松的给出的改革思路也很有意思——“确立日常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边界”,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实在不行,平时可以一切照旧,既得利益者的饭碗就不动了,但真有大事,麻烦官老爷们高抬贵手,按专业的办法办,让能干的人上。
能提出这样的意见,不愧是白岩松。
红会靠不住,这是疫情期间舆论的基本共识,但人们后来也发现了,骂红会也没用。时任武汉红会常务副会长陈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整个武汉红会只有十个人,湖北红会二十多个人。“渠道一多,就容易乱,一乱就容易出岔子。”当地红会就没有应付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你再骂他,他的水平也提不上去。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在红会被骂得最厉害那段时间,白岩松在央视直播中采访武汉原市委书记马国强:“武汉慈善机构是否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回应关切、接受监督并倒逼自己能力的提升?”
马书记当时答得特别坚定:“我作为武汉市委书记,我可以现在就答应你,责成我们的慈善机构,每三天发布接受捐赠的情况,捐赠物品使用的去向。同时,也要求他们,在网上公布我们接受什么地方的什么物资,我们分配到了什么地方,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我相信湖北省委省政府,也会赞同这样的做法。” 做到了吗?没有。 马书记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做出的承诺都落实不了,就证明这些专业动作远远超出了当地红会的能力范围。何况,当时武汉兵荒马乱,救援物资堆积如山,而红会就那么点人,三天开一次新闻发布会?拿刀架在脖子上,也搞不定。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红会的效能,而在把资源集中于红会的机制。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红会怎么改革,如果不破除红会在救灾中的垄断地位,仍然是“条条大道通红会”,救灾渠道堵塞的局面就不会有根本改善。
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物资要通过红十会?为什么要让一个十几个人的红会接管事关上千万人生命的捐款和物资?为什么不让更多专业民间组织介入?
1月27日,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强调所有捐赠的物资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捐赠者、捐赠的东西能够及时准确登记在案,捐赠的物资、资金的使用能够登记在案。”他称,“只有这一条通道,可能有些不方便,在此我也抱歉,这么做就是为了我们统一归口,避免在现在疫情防疫防治的这个过程中由于混乱,被某些人或者有一些人来钻空子。”
“统一归口”这种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工作方式是造成混乱的根源——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数据处理的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大灾来临时,信息在数以亿计的网民之间自由流动,无数志愿者、捐赠者、社群领袖、商家、物流人员在网上高速进行各种复杂的分工与协作,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硬要“统一归口”,系统崩溃是大概率事件。
解决方案其实不复杂,变“统一归口”为“自主对接”即可。事实上,当时武汉红会的困局就是这么破解的。
2月14日,民政部发文《慈善组织、红十字会依法规范开展疫情防控慈善募捐等活动指引》,其中第七条提及:“对于可以直接送达最终使用单位的非定向捐赠物资,由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协调捐赠人直接送达最终使用单位或指定地点。”
简单来说,就是不用经过红会了,想捐给谁,就捐给谁,有条件的,自己拉过去。
事实证明,只要不瞎折腾,不拿红会“小马拉大车”,困局自解。
如果我们希望在下次灾难来临时,爱心物资能及时到达,红会在救灾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须调整,也许红会依然可以扮演物资筹集平台的角色,但不应再负责诸如物资清点、分配、分发、效果追踪等超出机构能力范围的事情,按权责对等的原则,红会亦不应再享有几乎是唯一的救灾优先权,应该让最专业、最有能力的人和组织上。
在大灾面前,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依然是我们的基石,但在政府主导的应急救灾体系应有民间机构的位置,让专业的民间机构成为“常规部队”,而不是在没辙时才想起的“备胎”。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2240
作 者:黎宇琳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