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14亿“丹寨扶贫”,是否真能蹚出一条新路?

2017-02-07 热点

摘要

这一次,王健林拿出的不仅是14亿,也包括商业版图的核心资源和务实战略,加速丹寨扶贫进程。如果万达在丹寨蹚出一条路来,可以给国家扶贫事业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我两次到贵州丹寨走访万达的扶贫项目,一次是以《中国慈善家》记者身份,一次是代表“公益资本论”。

第一次是在2016年2月底,那次,王健林特意从欧洲飞回来参加万达与当地政府14亿元扶贫的签约仪式,那也是我第一次见老王,他当时提出了出资3亿元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的扶贫计划;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这次是扶贫专项基金第一次发放,给丹寨的贫困户一口气发放5000万。

老王的做法很聪明。

万达首批5000万扶贫基金分红款发放下去之后,全县3.86万贫困户收入刚好超国家扶贫线,从数据上看,脱贫效果立竿见影。

老实说,我对这种直接给钱的扶贫项目一向兴趣不大,但两次到贵州看万达的项目,开始觉得里面还是有一些新的东西。

王健林这次不再是单纯出钱,或是拍脑袋上项目,而是拿出自己商业版图的核心资源,并试图制造“齿轮”,让扶贫项目与商业模式“咬合”起来,如果万达在丹寨蹚出一条路来,可以给国家的扶贫事业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扶贫其实非常难,想真正改变一个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即便是中国首富,也是要脱几层皮的。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的分析,中国式扶贫有两大困境,至今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1、 对于直接给钱的扶贫类项目来说,难在钱应该给谁,不该给谁,要是没法建立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扶贫就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2、对于时髦的产业扶贫来说,难在所谓的“产业选择悖论”和“农户市场困境”,简单来说,就是选什么产业好,选错了怎么办,农民按“计划”干了,到时在市场上赚不到钱谁负责?

王健林与他的万达集团能解决这两个历史难题吗?

下面是我和宇琳对这个项目的详细分析:

 ——我是详细分析的分割线——

2016年2月底,万达集团掌门人、中国首富王健林飞抵贵州,出现在万达在贵州丹寨的扶贫项目签约仪式的现场。

在回国到达丹寨的前120个小时里,他在欧洲的行程是这样的: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万达哲学》英文版作了全球首发;在牛津大学,发表了题为《万达国际化》的演讲;在瑞士,密集访问世界体育大佬,布局万达体育产业;在巴黎,豪掷30亿欧元,准备投资开发欧洲城(Europa City)。

2016年2月底从欧洲赶回丹寨之前,王健林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些行程完成后,王健林马不停蹄地奔赴丹寨,可见他对丹寨项目是很看重的。

2014年12月,王健林第一次来到丹寨,与当地政府签下了一笔投资10亿元的企业包县扶贫协议,被称作中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之举。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率领万达团队对这一项目不断进行考察、反思与纠偏,探索全新的路径,并将10亿元的投资额追加至14亿元。2016年2月底,他重返丹寨,颇有几分“督战”之意。

想要“扶贫”,却一直没干好,是这位首富先生多年的心结。

上世纪90年代,刚刚起家的王健林曾定点扶贫过大连的太阳村,但是经过近20年的投入,村子并无根本性变化,虽说人均收入比全国农村略高,但老王自己也知道,那不过是万达投钱的结果。

2008年11月,王健林担任全国工商联成立的扶贫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宁夏等贫困地区既捐钱,又派驻扶贫干部,但多年下来,也没发现有什么实际效果。

据了解,在过去20年间,万达集团在扶贫方面先后投入了50亿,而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挫折激发了这位商业大佬的斗志,他不服气,“不到黄河不死心。”并曾在采访中表示,不排除退休后专门包一个县扶贫。

50亿扶贫“学费”成了丹寨扶贫的“前传”。等不及退休,那次采访后半年老王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丹寨项目启动。

2014年12月2日,王健林到丹寨县清华科技园铁皮石斛示范种植基地调研

关于战略方向

之前20年万达投的钱,主要是输血式扶贫+和传统产业式扶贫,二者都不具备可持续性,一旦停止投入,很容易瞬间打回贫困原形,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起初丹寨扶贫项目的设想中,万达集团准备拿出10亿帮助当地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喂猪、种茶。

其实很多产业扶贫项目都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当地的水土习惯某种产业,于是新注入的扶贫资源大力扶植发展之后,发现市场早已饱和,竞争激励,利润微薄。

以丹寨养猪产业为例,起初万达规划投资深加工企业: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但几番论证之后就发现,当地居民养猪多为散养,难以形成规模。王健林派团队调研了国内五大养猪企业,“都是一年挣一年赔,说整体十年算下来,全是个零。”

王健林曾在丹寨考察时,发过感慨:“原来想的东西不一定实际。这一年调整下来看,最大的体会,扶贫不能下马伊始就拍板,拍脑袋的东西能成么?”

老王决意反思,及时调整了策略和方向。

据万达工作人员介绍,万达集团将丹寨扶贫视为一场“硬仗”,特意成立了由集团高级副总裁牵头的扶贫领导小组,并派驻一批得力高管到丹寨“挂职”,对驻村的高管,万达给予工资待遇、职务晋升上的优待,同时,更邀请不少一线扶贫专家和产业学者,先后十多次赴丹寨调研。

他们最后拿出了这样的扶贫战略方案:

出资3亿元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职业技术学院注重长期,旅游小镇注重中期,扶贫专项基金注重短期。

我第一次去丹寨,正是14亿扶贫方案对外发布时。旅游小镇和职业技术学院选址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在推平的工地上,一排排挖掘机蓄势待发,王健林亲自为同行考察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介绍工程情况。

2016年2月底,接受记者采访的王健林身后,是蓄势待兴的职业技术学院工地

按计划,职业技术学院将在2017年6月30日完工,9月正式开学。当时,和王健林同行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叮嘱说:“到时候一定要完工。”王健林手一挥,像是一个在战场杀伐决断的将军,“哎呀,这个你放心,万达说哪天就哪天。”

“速度”是万达商业的看家本领。王健林去年曾在国外跟一个老外讲,万达一年要开业50个广场,对方很吃惊,结果当年50个广场果真全部按计划开业。王健林在年终总结时很霸气地说,“万达商业的执行能力全球无敌。”

如今,这种强大的商业效率也用在公益战略执行上。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的话来说,“国家在扶贫支出的资源并非稀缺,关键问题是执行的效率和效益不好。万达如果能够解决效率和效益问题,意义将会更大。”

关于专项扶贫基金

战略制定之后,关键看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017年1月初,我再赴丹寨,看到一年前还是平地的施工现场,已经起了一排排楼房,峭冷的天气也挡不住工程速度,无论是旅游小镇,还是技术学院,工程整体框架已经完成,按现场情形,今年6、7月份完工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万达还启动了一个仪式:万达5000万丹寨专项扶贫基金分红集中发放。

2016年2月底,接受记者采访的王健林身后,是蓄势待兴的职业技术学院工地

贵州的贫困线是年人均收入3146元,以丹寨石桥村69岁的五保户王明林为例,首次发放的万达专项扶贫基金分红款,会有2000元打到王大爷的“小红本”上(五保户储蓄卡),此外,他每年还能收到政府550元的五保金,每个季度还有345元国家低保金,加之万达扶贫基金,算下来一年能有3930元,刚好超出贫困线。

石桥村69岁的五保户王明林说,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都收到了这个小红本

这就是老王包县扶贫的精妙之处:产业和教育思维脱贫,毕竟需要中长期才能看到效果,而脱贫目标是有时间期限的,通过对全县3.86万贫困户的基金分红式支持,可以即时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人们的信心增强了,之后的工作就好做得多。

值得一说的是,万达这5亿元专项扶贫基金,并非发一分少一分,而是进行投资理财,用增值的钱来扶贫。按计划,他们每年保底5000万元用于给贫困户直接发钱。以这种方式扶贫并非万达首创,但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资金规模尝试。

所以说,万达成不成,关乎着中国日后的扶贫思路。

这种“输血式”的扶贫有几个难点:

 1、 要找到最困难的穷人,他们一定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残疾或者别的问题导致他无法正常工作;

 2、 要够公平,有一个没有争议的标准,比如五保户;

 3、 要有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就是要有一个机制来评价和监测每一个受助人的收入变动,要不然,就阻止不了各种官员亲戚“吃空饷”。

根据李小云教授的研究,输血式扶贫很容易诱发“挤入”和“搭便车”等情况,导致道德风险和社区秩序紊乱。国家的低保政策和其他扶贫政策之所以出现问题,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

这个问题万达能解决吗?

不好说,说了也不算,基金发放才刚刚开始,一切要用实际的扶贫效果说话。

关于技术学院与旅游小镇

规划中的技术学院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设施达到国内大专职业学院的一流水准。

按照王健林的设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丹寨籍学生,为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谋一条生计,并承诺择优录取50%的毕业生进入万达集团就业,“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事实上,教育一直是公益关注的重点,所谓“扶贫先扶志”,这个“志”很大程度就靠教育,短期能培养自食其力的人才,长远而言是转变贫困地区未来一代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众多慈善家都把资源投在了教育上。

但投教育也有个缺点,那就是见效慢,没个十年八年,根本看不出效果。

正在加速建设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

所以,老王也同时搞起了“产业扶贫”,他选择的领域是“旅游”,这刚好与万达下一步的商业计划相吻合。

旅游产业是万达下个5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万达为之配备了强大的渠道、大量的管理的人才,如果王健林愿意,丹寨的旅游小镇可以纳入万达集团的整体商业版图中,依靠整体商业生态的资源,帮助丹寨小镇迅速打开市场。

这样一来,商业与公益在丹寨的旅游小镇里就成了一件事。

建成的丹寨旅游小镇一角

我们比较看好这个旅游小镇项目,因为它不仅结合了当地特点,也发挥了万达的企业优势。

大伙日后在到万达影院里看戏的时候可以留意,在电影开播前的广告里有没有丹寨旅游小镇的形象宣传片,如果你看到有,那就证明万达拿出了自己的核心商业资源,而这可是一般的旅游景点在品牌推广时的稀缺资源。

我们对这种做法看好,期待它真能走出“产业选择悖论”和“农户市场困境”,蹚出一条扶贫新路。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532

作  者:原宁辰 黎宇琳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