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公益逃不过被吃掉的宿命

2017-03-02 基金会

摘要

情怀与手艺也不能让“小而美”独善其身。

有位公益界的朋友最近就问我了,啥叫KOL啊?我说,就是Key Opinion Leader,翻译成中文,叫做“关键意见领袖”,这哥们还是不明白,又问,啥叫关键意见领袖啊?我想了一下,就说,比如徐永光,他就是公益界的KOL,你看,同样一句话,别人说了鬼都不理,但他一说,大伙就都出来点赞了。

最近,公益界内部又掀起了一次观点之争,多名行业意见领袖都在议论,做公益,“规模化”是不是大势所趋,“小而美”的公益是不是已经没有搞头了。

徐永光在“中国好公益平台”项目启动仪式上的一场演讲中引发了这场议论,他说:“公益创新只做‘小而美’,不求规模化,就会成为自我陶醉的花拳绣腿。”

徐永光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与他的朋友们正在联合各路豪强搞大项目,说这话的潜台词是:我们现在要搞“规模化”了,你们还守着“小而美”的就看着办吧。

对此,公益界里的“市场派”一片欢腾,但“理念派”估计没法认同。

按我说,这事情简单,“规模化”就是狼外婆,“小而美”就是小红帽,在故事里,小红帽最终打败了狼外婆,但在现实中,我不说你也知道狼外婆一定会吃掉小红帽。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多寡。按照他的说法,要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很牛,得看他的市值有多少钱,而不是他的员工开不开心;要判断某个公益项目是不是成功,要看有多少人愿意跟他玩,而不是看他的理念能如何让一小撮人抱团取暖。

这里讲的就是“规模化”的失败与伟大。不只是公益,比这大得多的事情都这样: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农业社会,不是因为种田比狩猎更自由,而是因为农业能养活更多的人;我们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不是因为当个上班族就比务农更舒适,而是因为那样能实现更大的规模化。

这就是“公益规模化”的真相:让更多的人在一个并不一定很愉快的环境下做公益。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养殖鸡,为的不是提供更鲜美的鸡肉,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吃上鸡。

那么好了,不跟“规模化”这个主旋律行不行呢?我们公益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多元”吗?管他沧海桑田,我们只在这里守护一方“小而美”的净土行不行?

当年,在“圈地运动”中被赶进工厂之前,英国农民就是这么想的。

然而,没门儿。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你那些所谓的“小而美”,严重浪费掉了社会资源,而一定的时空里,社会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你“小而美”得越多,别人能“规模化”的资源就越少,所以,当一个公益项目完成了初级规模化后,必然会去掠夺“小而美”的资源,而“小而美”一定抢不过。

情怀与手艺也不能让“小而美”独善其身。你有5个专职人员,别人可以请50个;你提供服务要收费,别人可以全部免费;你让自己和员工优哉游哉地工作,别人像咪蒙一样恶狠狠地跟员工说“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胜败早已注定,无非时间问题。

唯一的活路,是抢在被别人吃掉之前,趁着自己手上还有点资源的时候,主动开启“规模化”的转型,不一定是人数上的规模化,但一定要追求影响力的规模化。拿咪蒙来举例,她不一定要养上百人的团队,但她一定得圈上千万的粉丝。

我最近去了趟美国,发觉硅谷一带的公益组织就很注重影响力的规模化,他们会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制定成长的指标,并极富野心地谋划着扩张,要不是我们搞了个《境外NGO管理法》,说不定他们已经登陆中国了。

在一个允许扩张与鼓励竞争的公益生态里,很多市场的行为也会在这个领域发生。我在洛杉矶就听到一个公益组织分享他们“兼并”了另一个公益组织的故事。当时,双方在一个论坛上正儿八经地讨论,被兼并的NGO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我英语不太好,能听懂的理由是:合并之后我们能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我当时觉得,在公益领域搞兼并,这实在太前卫了,在中国,这估计要在好多年后才会发生,但现在看来,也并不遥远,如果“规模化”的公益组织开始扩张,“小而美”的项目要么就抱团取暖,要么加入自己打不过的人,再不然,就只有黯然退场的路可走了。

职场不相信眼泪,历史的潮流也从来不同情弱者,尽管公益组织的出现就是为了服务于弱势群体,但千万别忘记,在中国,公益组织,尤其是信奉“小而美”的公益组织,本身就是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挣扎求存的弱势群体。

我没法跟大家说,“规模化”能让公益从业者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只能就我所见所闻,告诉大家我觉得公益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显而易见,这个生产温情的行业并不总是温情脉脉,这个倡导“多元共存”的行业,自身也逃脱不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我在写了《新世相杀入公益》那篇文章之后,有读者就给我留言,说大家现在都已经这么焦虑了,你还这样出言恐吓真的好吗?

我一想也是,光说坏消息不行,那我说些利好吧:

根据“越是强调什么,就越是缺什么”的理论,强调和谐,就是因为社会很不和谐;强调稳房价,就是因为房价涨得飞快,那么,强调公益规模化,就是因为……据我所知,不只是徐永光,公益界里还有几位大佬想搞规模化很久了,但很显然,他们一时半会还搞不出来。

所以,不怕,调整的时间还是有的。

文章来源:共益资本论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750

作  者:黎宇琳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加微信(id:yxtkhl-)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共益资本论”(id:gongyizibenlu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