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政府号称花了很多钱买社工服务,为何这些钱不能让真的在做服务的社工活得有尊严一点?
在3月的岭南社工周,在珠三角,各种关于社工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也汹涌而来。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央视的新闻宣称,国家花25亿买社工服务,但另一方面,如果加一两个社工类的微信公众号,差不多每周都能看到起码一篇吐槽社工工资太低待遇太差的文章,然后在留言里看到一些已经远离的人回顾挥泪别离的经历。既然政府号称花了很多钱买社工服务,为何这些钱不能让真的在做服务的社工活得有尊严一点?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面对一线社工工资低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马上说,工资是市场自由调节的结果,媒体最好不要随便评论,政府也不应该随便干预。在听到这种言论时,笔者总会觉得相当不舒服。政府购买的服务,说到底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做的是具公共属性的社会服务,如果从公共行政的伦理来看,这笔钱是否花得有效率政府必须向纳税人交待———它花得是否有道理———难道有人认为可以不用向纳税人交待吗?如果当中的受雇者工作得没有尊严,真的与政府形象无关?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广州的朋友,如果不太善忘的话,应该都记得三年前环卫工人被外包公司压榨工资的事件。在这件事中,政府把环卫工作外包给环卫公司后,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人,但是工资被压下去一大截。如果政府购买环卫服务,必须看一下环卫公司出给环卫工人的最低起薪,那么为什么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可以不管社工机构出多少起薪给来当社工的大学生?有必要讲清楚,这里说的是起薪,之后谁有能力该升多少这可以都是机构内部的事,但是起薪,这个事关尊严,不得不拿出来谈。
一线社工工资的起薪点低,值得分析背后的原因。以广州家综为例,每个家综200万,要求请20个人,当中14个是社工。同时有过一个“一个6,四个1”的要求,“6”的意思是20 0万中的六成要用作工资,那么这样一来,账面就是120万要请20个人,平均每个人最多也就是6万元的用工成本。如此一来,交完劳资双方的社保,再扣税,结果到手就只有三千多。通常一个团队里有年资深浅的差别,有经验的要高一点工资,相对而言,刚入行的就会更低了。
问题出在这套价标是七八年前家综刚开始时定下来的。这些年间,物价升了很多,尽管政府购买服务的总量上升,但每个家综的单价却仍是200万。结果是———这个当年已经勉强得很的工资水平,现在显得更不合理。应该承认,广州近几年尽管未能调高家综的购买价格,但是也有一些补贴性质的政策提供给机构,但这始终不如改变购买金额来得直接和公平。
顺理成章地,未来要改善社工的工资,有必要改变这种购买方式。首先,同样的服务项目,应该设定一个每年购买价格的上浮空间,既跟得上物价变动,也要让机构有空间给年资上升了的社工加工龄工资。其次,这个上浮的加码部分,应该有一些机制确保主要用来加社工的工资,而不能挪作他用。与此同时,在政府提高购买标准的同时,机构不能以同样的人力资源来“交货”,也要提高入行的门槛,要对专业背景与持证上岗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双方都同步提高标准,这一行才有可能吸引来人才,同时也留得住人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链接:https://gongyizibenlun.com/817
作 者:林骏